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关系。国内各民族在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应完全平等。经济上先进的民族帮助经济上落后的民族。文化上共同繁荣,相互尊重民族习惯。他多次批评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民族关系,主张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少数民族文化,采取适应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方式。班禅大师对周恩来非常热爱,在周恩来去世后,每逢祭日,他必沐浴更衣,为周恩来祈祷。这是民族平等的感情流露。
各党派之间的平等。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除此外,党派是平等、互助、合作、互相监督和共同前进的关系。没有这种平等,难以想像各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互相监督,是一种平等关系;长期共存,也是一种平等关系。周恩来力图使各民主党派以“畏友”、“诤友”的方式和中国共产党共同建设国家。他谈到民主党派需要“改造思想”时,同时也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也要经常改造自己。并不是说每个共产党员都有权利去领导民主党派,而是要通过组织。1962年,周恩来在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讲话中说:“大家都承认共产党是领导党,共产党的领导是指党的集体领导,党的中央和党的各级领导机构(省、市、县委员会等)的领导,起着领导作用的,主要是党的方针政策,而不是个人。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从工作上说,大家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彼此平等地交换意见,决不能个人自居于领导地位。”他还说:“在政协里边,在我们个人的来往当中,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只有领导机关和政策才是代表领导的。不然的话,我们民主生活、民主风气就不能够发扬,我们之间就有隔阂,中间本来没有墙,就会有一座精神的墙隔着,妨碍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这种党派之间、党派成员之间的平等,恰恰有利于党的方针路线的执行。 党内同志之间、社会成员之间、领导与群众之间、领袖与群众之间的平等,这些也是社会主义平等的重要内容。对此,周恩来倾注了平生心血,进行了勤勉的思考。五六十年代,他对官僚主义、乱用职权、垄断思想、桎梏自由给以抨击;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对违法乱纪、草菅人命、法西斯行为、封建血统论给以批评,启发人们的政治平等意识。 早在1953年,周恩来就警告干部子弟不要特殊化。这一年5月24日,他视察北京市一○一中学对学生谈话时说:“你们是革命干部子弟,你们的父母为人民流过血,立过功,但功劳不能记在你们的账上。”“毛主席一向认为干部子弟不应该特殊化,应该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弟一道在学校里学习。”周恩来举了八旗子弟的历史警示学生。说:“这些贵胄的祖先都是清朝立有战功的开国功臣,自小骑马射箭,能征善战,以后带兵灭了明朝,建立起清帝国,可是到了八旗子弟就不行了。他们从小娇生惯养,不骑马,要坐轿,整天提着鸟笼东游西逛,游手好闲,坐吃俸禄,不劳而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甚至成了一群大烟鬼。后来,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面前,他们束手无策,一败涂地,屈膝投降。”子以父贵,父贵子荫这是封建社会的东西,这不仅和社会主义平等不相容,就是和资本主义的平等观也是相冲突的。
众所周知,我们党在建国后犯“左”的错误期间,在家庭“出身”问题上也犯了严重的“左”的错误。这种错误在延安“审干”期间就出现过。如有人审问出身不好的青年:“你家里又不缺吃又不少穿,你来延安干什么?”遇罗克《出身论》刚一接触到这一敏锐的社会问题,结果却判以死刑。 在这一重大政治问题上周恩来是有自己看法的,他本着的原则就是社会主义平等。1963年,青岛工人高思国创作出一出好戏《柜台》被评为1963年的优秀剧作。因他家庭出身问题,北京举行授奖大会时,能否让他出席,有关领导拿不定主意。为这件事,最后请示了周总理。周总理当即指示:“要看本人表现,要尊重人家的劳动嘛!”在领奖后受到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的接见,可大家往后坐,不愿坐前排沙发上。总理开始点名,第二个就问,“《柜台》的作者来了没有?”总理还说前不久路过昆明时看过这个戏的演出。周恩来让高思国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群众之中。周恩来曾在1971年国务院的一次会议上说:吉鸿昌同志是由一个旧军官转变成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他牺牲时表现得很英勇。他的事迹,应该写成书。周恩来举这样的事例在于说明,人是会转变的,出身和成分不是决定人政治前途的惟一因素,正义的事业是征服人的。旧军官应该说是旧制度的维护者,但他却为共产主义献身了! 值得庆幸的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取消了以出身限制人进步的“左”的政策,一系列社会主义平等原则在贯彻,有些超过了周恩来的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