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有关民族问题的思想是很丰富的,最突出的一点是他的民族平等思想,或者可以说,民族平等观是周恩来民族问题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既表现在国内不同的民族之间,也表现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周恩来对民族间题最早的系统表述是他1941年6月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的《民族至上与国家至上》一文。这篇文章在分析“民族至上”和“国家至上”两个口号在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积极意义的同时,也通过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阐发表达了作者的民族问题观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自由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周恩来在文中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作了深入阐发,但他明确指出,国际间真正的民族平等是孙中山民族主义对外方面的精华,而中国境内各民族应一律平等又是孙中山民族主义对内方面的首要涵义。①因此,周恩来在这里表达的民族思想明确是以民族平等为基准的,而且这个基准在他以后的民族思想中始终
没有改变。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周恩来的民族平等思想加以论述。
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像大多数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周恩来是从爱国走向革命的。周恩来在回顾自己青少年的历程时说过,我自己和大家一样受过旧教育,后来因为看到民族危亡,山河破碎而觉悟起来。②青年时代的周恩来曾东渡日本、西赴欧洲,他与他的同学感到“一出国门,就觉得中华民族处处受人歧视欺侮,国际地位很低,深感愤慨。”③周恩来深切地感受了民族危机的深重,他的经历使他有着极为浓郁的民族忧患意识,同时也使他有着为实现民族平等而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鲜明民族思想。这一思想早在他留学国外和投身五四运动时既已频频出现在他的言论和文章中,而在中华民族抗击外国侵略最为激烈的抗日战争时期显得尤为突出。他不止一次地指出,中华民族是处在被压迫民族的地位,它要在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自求解放,尤其在今天,它要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自力更生,从抗战中达到解放之路。为民族利益而奋斗而牺牲是中华儿女最光荣最主要的任务。④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中国共产党人完成民主革命的根本目标,周恩来在这里表现出来的民族思想是和中国。
共产党民主革命的根本目标相一致的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除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之外,周恩来的民族思想着重强调了三个方面:唤起民族意识;实现全民族的团结;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民族意识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和利益的感悟。民族意识的觉悟是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的标志,也是被压迫民族争取自身解放的必要条件。周恩来讲道:“一般的人开始最容易有一个民族观念、民族立场。因为中国是一个百年来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所以容易使我们产生爱国的民族观念。”⑤这里的“民族观念”、“民族立场”实际就是民族意识。民族意识总是首先发生在民族的先进分子那里,然后由他们向全民族扩展。无疑,周恩来是中华民族意识的最先觉悟者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意识最积极的唤起者之一。他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华民族,教育人民热爱中华民族。他常说:“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⑥他在中华民族最危机的时期大声疾呼:“寇深矣!祸亟矣!同胞们,起来,一致地团结啊!我们伟大的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起来,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⑦
民族意识是建立在对自身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建立强固的民族意识,离不开优秀民族文化的树立。周恩来在阐发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时提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目前抗战中特别需要。中国的民族道德、民族气节应该发扬光大。⑧
团结是胜利的保证,也是实现民族独立,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前提。这一点在周恩来的民族思想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他多次指出:“我们主张除汉奸外,全中国人民都应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就连汉奸除绝对坚决不愿悔悟者外,都应争取之,宽恕之。我们认为在中国,阶级利益并不与民族利益矛盾。除掉极端自私自利大发国难财的极少数分子外,任何阶级欲维持其整个阶级利益,只有从民族解放的利益中取得。日寇不打走,民族解放达不到,阶级解放也无出路。”⑨他在纪念辛亥革命27周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今天在反对日本强盗的自卫战争面前,我们的统一战线是全民族的,不分任何种族、阶级、党派、信仰、性别,都应该联合起来……中国抗战,非全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不能成功。”⑩周恩来的这些论述,不但为当时抗日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显然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争取民族独立、抗击外国帝国主义需要全民族的团结,维护民族独立、实现民族振兴更需要全民族的团结。特别在当今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从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地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