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是中外公认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从1927年起到1976年逝世的近半个世纪,他一直是中共中央和新中国的主要领导成员。1927年到1935年底的土地革命时期,他是中共中央常委和军事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带领全党创建工农红军,实行武装割据,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1935年底,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央常委重新分工,周恩来主动让贤,推举毛泽东为军委主席,自己甘当副主席,此后即作为副帅,协同毛泽东,指挥人民军队,参加抗日战争。接着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长期武装斗争实践中,周恩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了10个最:
(一)中共最早懂得武装斗争和革命军队极端重要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纷纷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帝制,但政权很快落入封建军阀之手。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中国正处在列强支持下的各派军阀武力割据和残暴统治之下,在外无独立、内无民主、敌人都武装到牙齿的情况下,要实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必须进行武装斗争。但是,在党成立初期,在理论上和实际上,对武装斗争的认识和准备都是不足的。正如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党从1921年成立直至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的五、六年内,是认识不足的。那时不懂得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1924年我们党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但“1924年至1927年,乃至在其以后的一个时期,对此也还认识不足”。
周恩来对武装斗争的认识比同辈人要早些、深些,早在大革命前的建党初期,他就不仅一般地主张用武力推翻反动统治,而且1922年公开发表《评胡适的“努力”》一文,明确提出:“真正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这是对武装斗争和革命军队极端重要性认识的重大突破。
(二)最早初步回答了中国革命主要应采取什么方式这个最基本问题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主要应采取什么方式,这是全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一些共产党人都开始了艰辛的探索,周恩来就是其中之一。他1921年旅欧期间参加了共产党,确立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之后,就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1922年前后,他在中国旅欧共产主义组织的机关刊物《少年》月刊,陆续发表一系列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1922年9月,他发表《共产主义与中国》一文,分析批判了当时在中国尚有市场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阐明了只有共产主义才是救中国的唯一良方。同月,他还发表《宗教精神与共产主义》一文,批驳诬蔑革命是“驱下层阶级以杀上层阶级”的谬论,指出:“革命是不能不流血的!”
1922年12月,他又发表《俄国革命是失败了么?》和《评胡适的“努力”》两篇文章,前者进一步深刻阐述了武装革命斗争的长期性和必要性,明确指出:“一国一种的民主革命,如法国革命,美国独立,都是经过极长期的血战争斗才得使共和奠定,更何况无产阶级的共产革命。”后者更为可贵地强调了革命军队在武装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真正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早在1922年前后,周恩来就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主要应采取什么方式这个根本问题,明确提出以下观点:(1)中国革命必须经过流血的武装斗争。(2)武装斗争是极长期的。(3)必须依靠军队。(4)这个军队与旧军队不同,必须建立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
(三)最早卓有成效开拓中共军事工作的先驱
从1924年1月起,开始了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当年9月初,周恩来奉调从欧洲回至当时孙中山革命大本营所在地广州,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不久改任两广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并兼任国共合作,在苏联帮助下创办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东征军总政部主任等职务。承担起开拓中共军事工作的重任,参与领导了黄埔建军、东征、平定商团叛乱和杨、刘叛乱等战争。1927年5月,又任中共中央常委兼军事部长,成为党的最高军事领导人。历史事实表明:周恩来是中共最早开拓军事工作的先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