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央号召在北京的中央机关和国家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修建十三陵水库。当时,先后有40多万人参加了修建水库的劳动,其中有中央领导人,各部部长、副部长也都参加了这个劳动。由于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群众的热情高、干劲大,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十三陵水库就建成了。
周恩来曾先后四次到十三陵水库劳动。1958年6月的一天,是他第四次来到这里,参加劳动。那天早上,一队队劳动大军向水库工地进发。周恩来举着红旗,走在国务院队伍的最前面。红旗上写着:“国务院直属机关第四支队”。周恩来身穿一件已经退了色的灰布衣服,背一顶草帽,肩上搭着一条白毛巾,雄赳赳气昂昂地走着。在行进途中,他回过头来高兴地对同志们说:“咱们是劳动大军,应该活跃一些嘛。来,哪位同志出来领大家唱个歌吧。”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提议,一位同志自告奋勇走出队伍,领着大家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
周恩来到水库劳动,只带了一名卫士,再没有任何随行人员。出发前,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曾建议带一名医生同行,以便照顾他的身体。可是,周恩来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到了工地,一点也不能特殊。参加水库建设的,有工人,有农民,有解放军,有广大干部,他们就不生病?不用说经过劳动,我的身体会更好,即使有点毛病,也应该和大家一样,请工地的医生同志看看就是了!”他还嘱咐身边的卫士说:“到了工地,一切都要按那里的规矩办。”
到了工地,大家先席地而坐。工地指挥部的同志来给大家分配任务,宣布劳动中应注意的事项。这位同志一看,面前席地而坐的队伍中,有周恩来总理,还有一些职务很高的领导干部,心情有点紧张起来。他刚刚说出:“我们欢迎总理和各位首长来水库工地参加劳动……”周恩来就站起来了。他爽朗地笑着,亲切地说:“今天这里没有总理和首长的职务,咱们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嘛!如果说首长,你才是这里的首长呢,你怎么指挥,我们大家就怎么干。”周总理平易近人的作风,使工地指挥部同志的紧张心情一下子打消了。
周恩来在水库工地上同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他住的是一间简陋的低矮平房,屋里,窄窄的两个长条凳,架着一个床板,上面铺着很普通的旧布被褥;窗前放着一张三屉桌,还有两张硬木椅子,油漆都已脱落。除此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在工地期间,周恩来一直住在这里。他和大家一样,每天劳动8小时,从不迟到早退。劳动中间,午饭就在工地上吃。开饭时,他同大家一样排队去领一块烙饼,或者两块发糕,然后席地而坐,吃一口干粮,就一口咸菜,喝一口白开水。有一次,工地指挥员的哨声响了,炊事员给送饭来了。卫士听到哨声,想往队伍前面跑,早点给周恩来领上饭。没想到,周恩来一把将他拉住,说:“你往哪跑,就排在后边吧。”卫士只好老老实实地站在后面。领到饭后,周恩来边吃边和别人谈笑,吃得十分香甜。
收工回来,周恩来和大家一样,在一个大食堂里吃大锅饭菜,在一个几十平米见方的大澡堂里洗澡,一点不特殊。唯一“特殊”的是,每天大家都休息了,他那间房子的窗户还透出灯光。他正坐在硬木椅上,伏在桌前,读书、看材料、批文件。卫士一次次劝他休息,他总是笑着说:“在家里事多,到这里主要是劳动,应该尽量挤时间,多学习一点,多看点东西。”周恩来的住处离劳动工地有8里路,他每天都是徒步去工地。在工地上,他不把自己看作是个国家的总理,而是看作一个普通劳动者。在劳动中,他不要任何人给他特殊照顾。有一次劳动,是传运石头,周恩来站在中间,大家排成了一个长长的队伍。很快就传递起来了。一会儿是大石头,一会儿是小石头。传着传着,大家开起玩笑来,把大石头称为“大西瓜”,“把小石头称为“小香瓜”。“嗨,给你一个大西瓜。”“给你一个小香瓜。”“嗨,又来了一个大西瓜呀。”大家的劳动热情很高,一会儿的工夫,就运了一大堆,堆积起来像一座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