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汉族主义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则是不自觉的,要充分注意少数民族的心理感情。周恩来多次讲到:“历史上有大汉族主义思想,现在也还有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当然,不自觉的多,自觉的少。”19“任何民族都有它的民族心理感情。汉族因为居于优势地位对少数民族的心理感情是不容易体会的。”20“我们的干部,在处理民族问题的时候,大汉族主义常常会不自觉的表露出来。就是很注意这个问题了,有时也不免会有一些疏忽。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处处谨慎,否则小事情会变成大事情,局部性问题会变为全局性问题,即刻就会闯出乱子来。”21少数民族在历史上长期的被压迫地位,使得他们在与汉族的交往中对涉及他们民族的问题十分敏感,经常表现出对于汉族的戒备和怀疑,这一点并没有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自然消除。而汉族同志如果对此不警惕、不谨慎,往往就会在不自觉中犯大汉族主义的错误。因此,在各民族的相处中,“汉族一定要自觉,遇事应多责备自己,要严于责己,宽于待人。这样少数民族也就会跟着汉族的样子做,各个民族就会真正自愿地合起来。”22反对自觉的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和警惕不自觉的大汉族主义,这是周恩来严密细致的工作作风在民族问题上的体现。他切实揭示了当时在民族问题上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揭示至今仍不失儆戒意义。
3.历史上是汉族对不起少数民族,现在我们应“代为受过”,向少数民族赔不是。周恩来多次说:“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原来是居住在中原的,后来汉族逐渐发展,就把他们挤到边疆去了。汉族人口多,所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好,经济、文化也比较先进,处在有利的地位,这样汉族就逐步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3而汉族统治阶级又长期地掌握着中国的政权,对少数民族实行政治上的压迫和经济上的剥削,近代以来的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更加深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因此“在汉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是汉族对不起少数民族。今后我们汉族同志要代为受过,向他们赔不是。”24周恩来的这些论述符合列宁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一条原则: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压迫民族,即大民族要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抵偿社会上实际形成的不乎等。它也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周恩来对此讲的很清楚:“我们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必须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共同目标出发。如果没有这个共同目标,就反对不了两种民族主义。”“要把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事实上不平等的现状逐步加以改变,为共同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这就需要各民族互相团结,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来批评。汉族同志中如果确实有大汉族主义的倾向和错误,就批评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而不要简单地、不加分析地指责,不要对汉族的整体产生怀疑、不信任。不然就会助长民族分裂的倾向,不能达到民族间的团结。”25共同目标和团结这一点十分重要。不管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应该时刻牢记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时刻不忘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不管批评地方民族主义还是大汉族主义,都应该从维护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和团结统一、从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这一共同目标出发。“祖国统一是全国各民族的最高利益。”26今天我们重新温习周恩来的这些论述,依然感到具有十分重要的教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