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涌现伟人的世纪。百年沧桑,伟人迭出,巨星交辉。大凡人之伟决定于业之伟,而业之伟又与人格之魅力密切相关。周恩来是20世纪中国的伟人之一,也是世界人民敬仰的杰出政治家。而他崇高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特有的人格魅力,则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人们颂扬周恩来的丰功伟绩,更敬佩他的高尚人格。
一、周恩来人格的科学内涵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研究周恩来人格,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人格。关于什么是人格,无论是在人们的一般语言表述中,还是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中,已经是最经常、最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但人们的认识很不一致,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提出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心理学侧重个人之间的差异,重视个人稳定的内在特征,把人格看作人的心理特征;文化学则偏重于文化和习俗的角度,认为人格是内在的个体化的文化精神;法学一般是从社会等级、财产隶属关系上表达人格,把人格看作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个人利益;社会学将人格视为社会或某个团体中的角色特征;伦理学将人格主要理解为人的品质,人格基本等同于人品等等。然而,人们通常这样通俗地说:人格就是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这即是指人们做人的尊严、价值、地位和作用的总和。这样对人格的表述,指明了人格的内在规定性,强调了人格是个人在社会环境和实际活动中形成,并在行为和各种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决定个人整体样式的精神特制。对此,有的学者认为:这样规定人格,基本上概括出了人格概念的本质。马克思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进行考察,深刻地揭示了人格的科学内涵。他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的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格的“本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格理论,对人格的完整理解,我们可以将其界定为:以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伦理道德为主导,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个人心理和行为特质的总和。从社会道德方面讲,人格所蕴含的是品格、良知和义务。作为个体的人,人格就是他的本身,一个人的人格是怎样的,这个人的人生形象、人生价值就是怎样的。而高尚完善的人格,讲的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因此,人格问题,说到底就是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周恩来的人格是什么?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探求: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研究周恩来的人格,通过周恩来的风范表现揭示周恩来的人格,通过直接进行理论分析展现周恩来的人格等等,不管如何,人们一致评价周恩来人格是最高层次的高尚完美的理想人格典型。正像一位学者所指出的,“虽然世界上没有完人,没有不存在缺点的人,但相对来说,周恩来确实是一个光彩夺目的比较完美的典型,中华民族的最好美德几乎都体现在他的身上,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他的伟大一生中充分反映了出来,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无比崇高的形象”。的确,周恩来人格达到了共产主义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那么,到底周恩来人格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有人将周恩来人格的特质具体界定为:憎爱分明的政治人格,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坚韧不拔的心理人格,聪慧高超的智能人格,崇高新美的审美人格等五个方面。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颇有见地的。我们以为,周恩来人格就是由其生命活动尤其是实践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精神内蕴。它所体现的是无产阶级最高境界的大人格,是全人类最优秀品德的大人格:“无我”、“无畏”、“无怨无悔”。具体地说,在他身上展现了五个方面的“大”:一是,大志——志在为中华民族崛起,志在为公为民,志在实现共产主义,志在终生奋斗不息。二是,大真——真实地工作,真诚地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真情地同各种人交往。三是,大爱——爱党,爱国,爱人民,爱人类,爱和平。四是,大智——才华出众,智慧超群,思维敏捷,观察能力敏锐,应变能力灵活,战略眼光远大,斗争经验丰富。五是,大勇——敌人面前,斗争坚决;灾害面前,挺身而出;危局面前,力挽狂澜;生死面前,置之度外。这就是周恩来崇高完美的伟大人格。人们由衷地称周恩来是“人生之师”、“高德伟人”、“中华完人”,肯定的也就是周恩来的这种伟大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