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独立人格的培养
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后,直到1921年,周恩来这一段时间里充满了对个性解放的讴歌,对自由的神往、对平等的诉求。新文化运动个性解放之花在他身上结出累累硕果。
周恩来曾经拒绝和名望之家的女子订婚,他对传话的朋友说:“我是个穷学生,要是我接受与有名望的严家联姻,我就得事事听从他们了。”
周恩来是在日本留学时读懂《新青年》的。他几乎一下子成了新文化的战士了。
1919年12月,周恩来已回到国内,在天津和同学们成立了“觉悟社”。他写道:“人在世界上同一切生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能够‘觉悟’,一切生物不能够‘觉悟。’‘觉悟’的起点,由于人能够知道自己。因着自觉,遂能解决人生的人格、地位、趋向,向着进化方面求种种适应于‘人’的生活。”“人生最大的要素是灵性。”封建社会把人不称其为人,抹杀人的尊严、个性,不准许人去思考,让人去依附他人,所以,“人的生活”也无法称为“生活”。青年的周恩来在借着“觉悟社”成立之际,把自己个性解放的观念简洁地表达出来。
议会斗争的高超艺术
在抗战胜利后争取和平民主的八个月的谈判生活中,周恩来可以说是一试身手,对西方的议会斗争进行了一次实践。和平民主没有实现,周恩来的民主理念民主实践和议会斗争的艺术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段美好佳话,也是民主政治一份珍贵遗产。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周恩来在开幕式上致词,他饱含激情,充分运用五四时代掌握的民主理念,号召人们迎接民主新时代的到来。他说:“由于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运动,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为领导的志士仁人的牺牲奋斗,到今天,使我们才得看见了新中国的曙光。”八年抗战,民族在觉醒,民主要求在强烈,全世界也关注中国民主,此千载一时的良机,要“依靠人民,实现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渴望之情,溢于言表,殷殷之嘱,发自肝胆。
1月31日,政协会议闭幕,周恩来同马歇尔谈话。谈话极为坦诚。他代表毛主席向马歇尔表示感谢,说马歇尔促使政协成功,处理停战的态度和方法都是公正的。接着,又表示了中共的政治态度,他说:“我们认为中国的民主要走美国的道路,因为中国今天没有社会主义化的条件,虽然我们在理论上是主张社会主义的,但在今天不打算且不可能把它付诸实施。我们要学习美国的民主和科学,要使得中国能进行农业改革和工业化,企业自由,发展个性,以达成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4月22日,周恩来又就政治情形和东北问题和马歇尔会谈。周恩来说:“我们要求的是一个民主和平的中国。和平便是停止一切冲突,民主便是不超过美、法型的民主,并加以若干的中国化。我也曾从你的谈话中得到一些民主的办法和制度的观念,并也了解到什么是美国的民主传统。”
周恩来在国统区和国民党谈判8年,只有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前后这一段才具有议会斗争的性质。周恩来按照一般民主理念,提出了反对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反对政府归国民党直接领导、反对国民党在政府的成员中比例过大、提出“政党经费不得由国库开支”、反对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的手令制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