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关系大门的打开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在周恩来的主持下,1972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同西方国家建交最多的一年。新中国成立23年后,终于全方位地走向了世界。中国共产党兴国安邦有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
(二)经纶安内宏略,国家稳定团结
周恩来代表党执政安邦,有如上述,安外,殚精竭虑,新中国的朋友遍天下。安内,在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17年,由于多方面原因,国家尽管有过曲折和挫折,但总体上没有乱。周恩来殚精竭虑安内,除了前述兴国和为民的有关内容外,还在下述三个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
1.促进民主协商合作,调动各方积极因素。
周恩来一直负责做统一战线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他负责筹备的,《共同纲领》是他主持起草的。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仍然能发挥巨大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它最好的组织形式。周恩来长期是人民政协的主要领导人,十分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作用,要求政协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少数民族、海外侨胞和一切爱国人士,广泛地团结起来,共同建设新中国;希望民主党派同共产党一起共同进入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他说:“我们管理着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就需要注意听取各种意见。”人大与政协只有权力之分,无高低之分;政协虽无权,但提出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被共产党接纳,被人大决议吸收,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国家大政方针,需要经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人民政协对中央政府的工作,不仅可以起协商、参谋和推动的作用,还可以起监督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互相监督,不扩大民主是不可能做得好的。”因此,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长期共存,“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大家“为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求大同存小异,这并没有坏处。”
周恩来还提出,共产党员要与非党员广交朋友,多交畏友、诤友,合作共事,这样的朋友越多越好。他一生交了无数这样的朋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由于他以诚相见,平等相待,党外朋友,甚至过去被称作的“敌人”,在改造过来后也将他视为引路人和知音。黄炎培在旧中国曾多次拒绝政府的高官厚禄,新中国成立时,最初也无意做官。周恩来两次登门拜访,真诚劝说,最后同意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在解放战争中被俘关押的战犯,有的很顽固。他知道后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改造情况。他们获释后,亲自会见,安排到全国许多地方参观,了解社会的变化。经过他的长期工作,许多人后来有很大进步。最丰硕的成果,就是溥仪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李宗仁回到了祖国。民主人士称赞到:周总理不愧为“周”总理啊!在他主持下,中国政府再造了一个皇帝,争取了一个总统。
2.促进民族互助进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就负责民族团结工作,很多民族在那时就建立了团结奋斗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指出: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这样有利于共同发展,完成建设社会主义任务。他强调:中国各民族是大杂居,小聚居,与苏联那种民族分布相对较为集中的情况完全不同,不能实行联邦制。在我们国家,民族宜合不宜分,提倡民族互助,反对民族分裂,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只有这种制度,才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成为各民族友爱的大家庭。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我国成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还有大批自治的州、县、乡等。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是他代表中央起草的电报指示。建国之初,他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谈判,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直接指导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成立一直受到他的关怀,第一任主席赛福鼎就是周恩来在开国大典时将他安排在毛主席身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力主以原广西省的行政区划分为基础建立,并且提出将带有贬义的“僮”,改为“壮”的。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是他鉴于我国有众多的回族人口,却没有一个单独的自治区,需要在其人口相对集中的宁夏而提议成立的。由于少数民族同胞大多居住在深山老寨、荒芜的大沙漠草原和边疆地区,生产和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周恩来强调必须用特别的努力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完全平等。为此,他提议在内蒙古包头建立国家的第三大钢铁基地,修筑改善边疆交通的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干线,以及广西等地的公路干线;要求帮助没有文字文化不完善的少数民族创造或完善文字,创办有少数民族文字的报刊,成立民族歌舞团,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全国办起了10所民族学院,培养出100多万民族干部,后来很多人成为民族地区各个方面的领导骨干力量。我国目前是万方乐奏,民族和睦。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指定的正确政策和扎实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