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慰问邢台灾民
1966年3月8日和28日,河北邢台接连发生两次大地震,震级分别是6.8和7.2。这是建国后所遇到的第一次大地震。这两次地震发生后,周恩来先后在3月9日和4月1日赶到了灾区现场。3月8日那次,发生在凌晨。当时,他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感到大地颤动,电灯摇晃,立刻意识到问题严重。他当晚召开国务院紧急会议,布置救灾措施后,于次日,乘小飞机先赶到石家庄听取汇报。灾区余震频繁,安全没有保障。地方和军队的领导都劝总理不要去,但被拒绝了。他说:我来干什么?一定要到现场,亲自看一看群众受灾的情况。那里太危险,群众仍然住在那里,不更危险吗?为了尽快赶到现场,他从一个小火车站下车,取近路直奔隆尧县震中地带,慰问受灾群众。他了解到伤亡不少群众,还有许多群众没有得到安置,他很痛心地说:我这个总理呀,没有当好哇!他不顾连续不断的余震,冒着刺骨的风雪,要一个村一个村地去看。他发表讲话时,坚持让群众背着风,自己迎风讲,鼓励群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困难,互相帮助,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奋发图强,重建家园。就这样,他一直讲了7场,最后,嗓子都哑了。他到临时搭建的简易病房里看望受伤群众,走到每个地铺前,一次又一次地俯下身子向躺着的伤员问候。他轻轻地掀起他们的被子,仔细观察伤。他接连慰问了140多名伤病员,在场的许多人都感动得流泪。他亲切地说:你们受灾又受伤了,我来看望是应该的。在隆尧县,查阅到县志,发现1200多年前,这里就发生过大地震。他遗憾地说: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记录,但没有留下经验。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地震记载,但没有对地震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这次地震付出了很大代价,我们必须从中吸取经验。他对前来的地质工作者说:要加强地震预测和预报的研究,研究出地震发生的规律。这次地震给予很多观察地震的条件,要很好地利用,总结战胜灾害的经验,把救灾经验记载下来,流传给后代,使坏事变成好事。在听取第二次强烈地震的汇报后,他向地震科学工作者提出:要为保卫大城市、大水库、电力枢纽和铁路干线做出贡献。在第二次赴邢台慰问回到北京后,他两次约见地震科研人员,商讨地震预报问题,希望地震研究能在70年代取得初步成绩。1975年,地震部门成功预报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做好了震前疏散转移工作,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群众和国家财产的灾害损失,他感到欣慰,指示对有功人员通令嘉奖。这次成功预报,被国际地震学界誉为科学奇迹。
(四)心系贫困地区
陕甘宁是革命老区,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少雨,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因而也是贫困地区。l973年6月上旬,周恩来陪越南外宾到陕北延安参观。这是他在建国后他第一次、实际上也是最后一次来到他久已想来的地方。一下飞机,身患不治之症的他,就深情地说:我回到家了!但当了解到延安人民生活仍然很苦,许多群众还吃不饱饭时,他含着眼泪说:延安的小米哺育了我们,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延安人民如今还吃不饱肚子,我们在中央,对延安工作关照不够,我这个总理有责任啊!于是,同延安地区负责人商量能否三年改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在摆明情况,研究了若干具体办法后,地区负责人表了态。为此,还击掌,立了“军令状”。周恩来说:我替延安人民感谢你们。说着,不顾大夫不能喝酒的劝阻,将杯子里的酒喝光了。他放下酒杯又说:只要这5年里,我的职撤不了,人死不了,等你们变面貌了,再来。
与陕西接壤的甘肃和宁夏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条件也很恶劣。特别是甘肃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地区,被称为“苦甲天下”的“三西”地区。同年,甘肃省委负责人汇报定西等地,遇到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粮食大幅度减产,人民生活异常困难。他听了很难过,说这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好。随后,组织农林、水电、商业等8个部门参加的工作组,奔赴定西等地慰问群众,调查灾情,帮助当地党组织安排群众生活,并制定改变面貌、发展生产的规划,希望甘肃农业能在三年内有一个大的改变。与定西毗邻的宁夏西海固的农业生产也很不好。“左”的错误使大批干部、民主人士和宗教人士受到严重迫害,党的各项政策被弃之不顾,再加上长期大旱,粮食生产下降,人民生活异常困难。有的群众只能在家的土坑边沿的木头上挖几个洞眼当碗,以手作筷吃饭,生活相当贫苦。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流泪了。他在中直机关7000人大会上说:西海固人民还在受苦,我当总理的有责任啊!根据他的指示,国务院在北京专门召开宁夏固原地区工作座谈会,加大了对这些贫苦地区的扶贫力度,使这个号称“中国贫困之冠”的人民的困难有所缓解。这些地区的许多干部和群众,知道是国家总理在关心他们的疾苦,无不热泪盈眶,广为传颂:“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