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豁达大度 温厚敦信
周恩来是把理性与情感、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得恰到好处的政治家。他立场坚定,原则性强,在关系党和国家及人民的利益等大是大非问题上,他决不退让;在该坚持的原则问题上,他决不动摇。但他又非常重感情,讲信义,通情达理,为人敦厚热情,党内党外,国内国外,都有他许许多多的知心朋友。在人们心目中,他是领袖、伟人,又是良师、益友,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好公仆。
1.富有人情味的共产主义者
周恩来秉性善良,气度纯正,富于同情心,对领袖、对同志、对人民、对朋友、对家人,都怀有真诚的深厚感情。同那些冷酷狡诈、无信无义、又"厚,又"黑"的政客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恩来对领袖有深厚的革命情。从他认识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自觉退居助手地位,协助毛泽东工作起,对毛泽东一直怀有非常真挚的革命情谊。不仅在工作上与毛泽东配合默契、相辅相成,而且在生活上也对毛泽东关怀备至。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时,环境险恶,危险性很大,周恩来对此极为警惕,坐在毛泽东隔壁房间里一夜未睡,名为办公,实际上是亲自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在各种宴会上,凡是敬给毛泽东的酒,他都代饮,主要是为了毛泽东的健康与安全。建国后,凡是毛泽东去人民大会堂开会或上天安门城楼,所要走的路,周恩来都事先走一遍,看看地面滑不滑,灯光刺不刺眼。毛泽东晚年眼睛不好,给他用的眼药水,周恩来总是自己先试一试,看看刺激性强不强。1975年,周恩来的病已经很重了,还时刻不忘毛泽东的安全,躺在病床上问:主席现在住在哪里?主席的安全谁负责?游泳池有个边门是不是封好了?丰泽园的后门是不是关起来了?还没等到回答,就晕过去了。
周恩来对战友有真挚的同志情。他把战争年代牺牲同志的照片,长期带在身上,激励自己拼命地工作,总想把牺牲战友的那份工作也担起来,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他把烈士的子女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抚养、照顾。他对那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无私奉献出一切的革命者怀着深深的敬意。长征过草地时,周恩来患肝脓肿,连续高烧,无法行军。兵站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等组成担架队表示,抬也要把周恩来抬出草地!抬着担架在草地上行军极端困难,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周恩来不忍心让战友受那么大累抬自己,多次挣扎着要爬下担架,又一次次被战友们按倒在担架上。同志们顶风冒雨,抬了6天6夜,终于走出了草地。刚走出草地,杨立三就昏倒了。在这6天的拼搏中,杨立三磨破了肩膀,扭歪了脖子。战友的深情厚意,周恩来深深铭记在心。l954年11月,杨立三不幸逝世,周恩来出席追悼会,并致悼词。他在悼词中讲述了杨立三从井冈山时期对后勤工作的功绩,当他讲到过草地的情景时泣不成声,泪流满面,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之动容。会后,他亲自执拂为杨立三送葬,表现出对战友真挚的情谊和深深的敬意。在周恩来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常常怀念起那些为革命献身的战友们。有一次他对工作人员讲,想喝六安瓜片茶。这并不是很有名的茶,工作人员奇怪,总理为什么忽然想喝这种茶?喝完茶,他才对工作人员说:想喝六安瓜片,是因为想起了叶挺将军。抗战初期,叶挺任新四军军长时,送了我一大筒六安瓜片茶,喝了这茶,就好像见到了叶挺将军。听着一个生命垂危的人这样深情地怀念战友的话语,工作人员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对人民有着鱼水情,公仆情:他一生中最痛恨的是误国误民的官僚主义,最难过的是看到我国一部分人民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看到解放多年了,老区人民还吃不饱肚子,他深深地自责,难过地落下了眼泪。
他对朋友,始终保持着相互信任和牢固的友谊。特别是当朋友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便送去温暖、支持和信任。熊瑾汀和夫人朱端绶是我地下党的杰出工作者,在白色恐怖下,熊瑾汀以"老板"、朱端绶以"老板娘"身份为掩护,为党做出了特殊贡献。"文化大革命"中,熊瑾汀被打成"资产阶级大老板"。
在他们被批斗、被诬陷的最困难日子里,周恩来并没有忘记他们。有一天,他翻着日历谈:"熊老板该过生日了!"吩咐工作人员准备了两瓶酒,亲自赶往熊瑾汀家。熊瑾汀一开门,见是总理,夫妇俩都愣住了:"这个时候,你怎么还到我们家里来呀!"他说:"同事嘛,怎么能不来!我来看看你们,并给老板过生日嘛。"一向热情的"老板娘"搓着手说:"可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吃什么呀?"周恩来马上接过来说:"哎,你不是会煎荷包蛋么,老板娘!炒花生米,花生米总有吧!"老板娘"流着热泪,兴奋地说:"有,有,我这就去炒。"这个"生日"成了熊瑾汀夫妇一生中最难忘、最温馨的回忆。
他对党外朋友胸怀坦荡,一片真诚。周恩来与张治中虽属两个党派,可在感情上却是多年的朋友,有着很深的私交。早在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两人就已相识,周恩来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张治中是入伍生总队长。在周恩来革命思想的熏陶下,张治中对共产党有了认识,并对周恩来大公无私。献身革命的精神十分钦佩。土地革命时期,张治中为了不与共产党作战,既不带兵,也不参政,当了l0年军校教育长。1945年重庆谈判时张治中腾出自己的房子给毛泽东住,又接受周恩来建议,亲自陪送,以确保毛泽东的安全。在新疆兼任省主席时,张治中受周恩来嘱托,释放了被国民党关押的共产党干部及其家属,并安排专人专车,将他们送回延安。对这样一位为中国革命做出特殊贡献的有功之人,周恩来始终给予真诚的关怀。1949年4月1日,张治中率代表团到北平与中共代表团谈判。张治中虽认清了国民党的腐败及必然灭亡的结局,但受封建忠君思想束缚,不能毅然决然站到人民一边来。周恩来诚恳地同他多次交谈,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明确指出:"代表团不管回上海或广州,国民党特务分子是不会放过的。"他动情地说:我们共产党人,从不做对不起朋友的事。西安事变时,我未能及时拉住一个姓张的朋友,今天我再也不能对不起你了。"为了解张治中的后顾之忧,周恩来又亲自作了精心安排,把张治中的夫人及女儿安全地接到北京。周恩来的真情深深感动了张治中,使他毅然站到了人民一边。
周恩来与许多外国朋友也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在战争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向世界真实地报道了我解放区的情况,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建国后,斯诺又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作了贡献。当斯诺身患癌症时,周恩来征得毛泽东同意,亲自派去医疗队为他治病,使斯诺十分感动。斯诺去世后,周总理在北京接见了斯诺夫人,并用英文与她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周恩来逝世的消息传到美国,斯诺夫人把周总理的照片放大到一面墙壁那样大,她要经常看着这位世界伟人,不忘他的友谊与关怀。
周恩来与邓颖超互敬互爱的夫妻情,过去鲜为人知。其实,他们的结合,是思想与灵魂的结合,是共同信仰、共同理想的联结。邓颖超在谈到自己和周恩来的婚姻时,曾经对秘书讲"让革命和生活和谐是很难的一件事,两个人要是没有互相理解和支持是很容易闹意见的。"(《西花厅岁月》第l4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周恩来与邓大姐的结合却完美地做到了"革命与生活的和谐",因此,他们的婚姻和个人生活也堪称楷模。周恩来年轻时,开始主张"独身主义",后来受柏拉图爱情观的影响,把爱情与婚姻割裂开来。以后树立了革命的婚姻观。在欧洲时,有一位漂亮姑娘与他关系很好,这个人也是"觉悟社"成员,同情革命,家中也很有钱,但是,她在国外只想做学问。所以,周恩来还是选择了邓颖超。他说要找一个能够为了革命事业与他一同上断头台的人作为终身伴侣。他们的婚姻也是幸福的,令人羡慕的。黑格尔讲过,"爱情是男女青年共同培育的一朵鲜花,倘若它囿于个人私生活的狭小天地,就要枯萎凋零,只有使它植根于为人类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无垠沃壤中,才会盛开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