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有妙语:“惟才德皆备皆贤士也。”“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是古人的议论。局恩来从参加革命之日起,就强调对各色人才的吸纳和利用,但是这种吸纳和利用,是求贤不求全,若求全责备,则人才难得之。
在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共同奋斗的周恩来看来,为了实现整体的共同目标,就要广泛吸纳人才,包括有缺点、有过错的人才。他认为,只有广纳贤士,兼容百端,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兴旺起来。
周恩来强调对各色人才的吸纳和利用,但是这种吸纳和利用是通过求贤不求全来实现的。古人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周恩来深谙其中的真谛。他坚持德才标准,但并不过分看重有才干的人的弱点。对贤者,他主张要看本质,看大节,看主流,不能求全责备。l954年,中央有关部门要调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事前有朋友问他在上海挣多少钱,那时他除了书店业务外,还有几处兼课教书,每月可得500万元(指旧币,折合人民币500元)就照直说了。后来有人传错了话,说“顾颉刚要五百万元,不然就不来北京。”这件事被周恩来知道了,他非但不怪罪顾颉刚追求高薪,有个人主义,反而在国务院会议上恳切地说:“中国有几个顾颉刚?他要五百万元,就给五百万,一定要让他到北京来!”周恩来的话不径而走,很快传到顾颉刚耳中,使顾先生深受感动,旋即向有关领导说明并无要高薪的意思,并颇为感慨地说:“我从周恩来总理的身上,看到了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真正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对海外游子,对具有不同世界观的知识分子,周恩来认为也要看大节,也不能求全责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知名教授、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曾经直接参与研制了美国第一枚导弹,并由于发表了“时速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一下子成为世界新闻人物。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声音。钱学森在大洋彼岸收听到开国的消息,再也按捺不住了。他的那颗赤子之心,早就飞回祖国了。但他的回国申请竟被美国政府无理拒绝了。五角大楼一想到钱学森这样一位洲际弹道导弹专家将在已由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工作,就不寒而栗,惊恐万分,他们扬言:“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因为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因此,从1950年提出回国申请时起,钱学森就被拘留了……
1955年6月一个艳阳天的日子,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里,兴奋而迅速地一口气读完了钱学森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辗转寄来的信,他激动得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才匮乏,百废待兴。像钱学森这样的杰出科技人才是多么需要,又是多么难得啊!于是,他便和毛泽东商量,要想办法,千方百计让钱学森尽快赶回祖国。经过商榷,两人意见完全一致。这样,周恩来立即作出了部署,他指示在日内瓦举行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王炳南通知美方:“中国按照法律程序,提前释放美国十一名飞行员。希望美国也会有相应的表示。”与此同时,王炳南还向美方代表递交了一份在美华人的侨民名单,并要求美方尽快取消对包括钱学森在内的中国侨民的扣留。起初,美方曾狡辩说,没有证据表明旅居美国的中国人想回去,王炳南立即亮出了钱学森的信件,致使美方无言以对,不得不解除对钱学森长达五年的禁令,允许其离美。这个消息使钱学森激动不已,他终于可以起程返回日夜思盼的祖国了!很快,钱学森偕同夫人蒋英和两个孩子,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当巨轮起锚出航时,他们站在甲板上眺望东方的天空,在那里,在那960万平方公里的天际,清新如燃的晨光像辉煌的金刚石一般发出红光,辉映着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大江南北……此刻,他们仿佛看到了广阔的天安门广场,看到了在金水桥边青松的枝叶上,在路旁刚刚发着嫩芽尖的春草上,露珠摇摇欲坠地闪着光。这种春色使他们激动万分。他们想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钱学森深深地因为自己未能目击盛会而遗憾。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到了北京。新的生活开始了!
多年之后,周恩来在一次会上谈到持续15年之久的日内瓦会谈时说:日内瓦中美大使级会谈至今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我们毕竟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接触,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
在周恩来亲切关怀下回国的著名学者和科学家,远远不止钱学森一个。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也是在周恩来的企盼和关怀下投入了祖国的怀抱。
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周恩来曾两次会见过李四光,给他传达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政治主张,极大地感染和影响着他。李四光本来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而且还是个不善于给别人以溢美之词的人,但在与周恩来的会见之后,却情不自禁地说了许多话来称赞周恩来。他说:“我从周恩来先生身上产生了一个最大的感觉: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抗日胜利,李四光从重庆回到了上海。他不愿意去南京与国民党反动派同流合污。他往来于沪杭之间。1947年底,李四光接到国际地质学会寄给他的通知,邀请他出席即将于l948年夏天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十八届国际地质会议。从这时起到新中国诞生之初,李四光一直旅居国外。在此期间,周恩来始终企盼他回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1949年9月,在周恩来的悉心关怀下,身在国外的李四光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0月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听到新中国亲切的召唤,李四光激动得几乎认为心绞痛又要发作,然而不是,他真是太兴奋、太高兴了他对妻子许淑彬说:“祖国快要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了。我已接近六十了,还能赶上它呢。多么好呵!祖国需要,我们就飞奔回来。
这时,李四光就奔走起来,争取早日回国。他冒着被国民党特务扣留、暗杀的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大半年的辗转跋涉,于1950年5月6日,终于回到了新中国。
他和夫人住在北京饭店四楼。推开西窗,便是金光灿灿的天安门城楼。延绵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苍翠的屏障。南窗之外,可以望见正阳门和崇文门的城楼和古老城墙上升起的天坛圆顶。北京太可爱!开国之初,生机蓬勃。虽然百废待兴,却已经是万紫千红的景象。各种印象,新鲜而又庄严,使他目不暇给,驰魂夺魄。许多老友闻讯赶来,叙旧话新。
第二天下午四点左右,李四光与大家正在畅谈,忽然进来个同志对他说:“李先生,有位中央负责同志来看你。”李四光站起身,他压根儿没有想到是周恩来。周恩来满面笑容,英姿勃勃,目光炯炯地大踏步走进房间,一把攥住了他的手。一股暖流遍布了他的全身,他还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是周恩来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不放,高兴地说:“你终于回来了!欢迎你,欢迎你!祖国需要你啊!”
顿时,李四光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就紧紧地拉住周恩来总理的手,仔细端详着总理的面容,热切地说:“总理,你比前几年胖了。”周恩来关切地问道:“我记得你有心绞痛的病史,在国外发作过吗?肺结核治好了吗?不要紧嘛,我们现在有了我们自己的人民医院了。你索性去住院检查一次。这一件事是要给你安排一下的。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我是要过目的。淑彬的病也要彻底治好。”
李四光的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受到国家领导人这样的问寒问暖,悉心关怀。他望着周恩来关切的眼睛,感动得直想落泪。人活在世上最贵重的是什么呢?还不是人的尊严吗?接着,周恩来认真地听取了李四光关于地质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听完后,周恩来说:“我们的事业正在开始,不论是工业还是国防,都和地质工作分不开。地质工作要先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我们就打算召开第一次全国地质工作会议,那时候我想,没有一个挂帅的,一定要等你回来了再开。现在你已经回来了,就可以请你参加筹备并且主持这个会了……
这一席话,说得听者动容。周恩来那诚恳、亲切的话语,宛如和风细雨,滋润着李四光的心田。
时钟敲过了八点,长安街上已是万家灯火。周恩来这才起身告辞。李四光送他上车,又目送他的车在长安街头的闪烁灯火中远去,直到看不见了为止。
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李四光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等领导工作。为报答党和领袖的一片深情,李四光不顾高龄,亲自组织队伍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战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经过艰苦努力,发现辽松平原有广阔的厚达几十米的油矿层,从而开始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l960年,中央批准石油部在大庆会战。这时,李四光把地质部担任侦察兵任务的队伍转移到渤海湾和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去了。在60年代里,华北平原上捷报频传。以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等一个接一个地建成。李四光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的地质部队又转移到其他的平原、盆地和浅海海域上继续勘查。
周恩来“求贤不求全”,还突出地表现在他对贤者,能赦过失,不计前隙。即使是对曾经反对过中国共产党的人,他也能以海纳百川的宏大气度,广纳兼收,委以重任。傅作义在皖南事变时任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政府华北“剿总”总司令、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等职,对八路军和新四军不能说没有罪行。l949年1月,他率部接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和平改编,对北平和绥远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不计前隙,提议傅作义当水利部长。有些同志想不通,心中直犯嘀咕:为什么让这样一个人当部长呢?周恩来认为,傅作义这样一位国民党著名将领,虽然做过一些对不起共产党的事,但他对和平解放历史名城北京有着特殊贡献,这是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的一个大功劳。他有这么一个历史,要照顾这个历史,一定要给他安排一个部长职位。这样做,体现了我们党的博大胸怀。周恩来考虑到傅作义在绥远时,曾在兴修河套水利工程方面做过许多工作,便提名傅作义担任水利部长,并在酝酿配备水利部领导班子时,请他推荐人选。对此,傅作义十分高兴,因为他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宽广的胸怀,可算得君子之风了。
很快,傅作义向周恩来推荐了两位民主人士,一个是张含英,曾是国民党黄河治理委员会的著名技术专家;一个是刘瑶章,曾任国民党河北省党部秘书长和北平市市长。不久,张含英被任命勾水利部副部长,刘瑶章被任命为水利部办公厅主任。
周恩来就是这样求贤不求全,纳贤任能。他不仅吸纳有才能但有缺点、有过错、有不同世界观的人,而且吸纳反对过共产党枣至有罪于共产党的人。这一切说明,周恩来是处处显示出一种量大而能容人的气度,能够在为国为民的共同基础上广纳兼收,最终能够服人,团结人,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贤者,携手并肩地构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