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引文可以看出,周恩来十分重视提倡领导上树立兼听作风,并以此作为团结大多数,奔向一个革命目标的可靠法宝,这是他海纳百川意识升华到一个新层次的表现。
周恩来提倡的,总是他身体力行的。他的兼听作风不仅突出,而且体现在多方面多层次上。
对各方面、各阶层和各民主党派的各种意见,周恩来从来都是虚心听取的。他认为,共产党内的意见应当听,但是光听这个方面的意见,就难免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多听各方面的意见,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从而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想,正确地决定方针政策。建国初期的政务院,当时4个副总理中共产党员2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人;21个政务院领导成员中,共产党员l0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11人。政务院每星期都开一次会,讨论问题,交换意见。每次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周恩来总是一个个地请党外民主人士先发表意见。孙起孟回忆说:在政务会议的讨论中,政务委员不论是否中共党员,人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和谐,至今留有极深的印象。政务委员、民盟负责人罗隆基有一段时间因病住院治疗,但遇到行政事务会议的日子,他抱病与会。别人劝他不要勉强,他很坦率地说,在此期间,他差不多摒绝了各种政务活动,唯独周总理主持的政务会议,他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参加的。不仅参加讨论,而且不论会议开得多长,他也舍不得中途退席。他说,他从周总理主持政务会议的实践中,看到了他原来很生疏的民主集中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还说,周总理的结论使与会的委员们人人感到“他中有我”,从“我”中出而又无数倍地高于“我”。周总理把共产党的领导工作做得出神入化,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而又毫无高低之感。周恩来采取与罗隆基不同的角度去评价这样的会议。他指出,这样的会不像单开党内会议那样,意见都差不多,一个人发言,顶多有一点补充。在那个会上有的是不同的意见,有资产阶级的,开明绅士的,小资产阶级的。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我们管理着这样大的国家,就要注意听取各种意见。
周恩来喜欢听不同意见,即使反面和批评意见,仍然乐于倾听。一位老同志曾经回忆说:“l956年秋,全国妇联召开女工商业者及工商业者家属代表会议,周恩来请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吃便饭,征询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她们直言不讳,对纺织工业提出尖锐的批评,说解放前花布不褪色,棉毛衫质量好,缩水小,现在的产品问题不少。在场的两位全国妇联的同志听了很生气,认为她们说得太过分了,难道我们现在还不如解放前?周恩来却听得很认真,又询问妇联同志的意见。一位同志没好气地回答:她在解放前是个穷孩子,没有穿过棉毛衫,没法对比。另一位则说,她从来不穿花衣服,不清楚花色怎样。周恩来当然看出她们的不满情绪,当场就批评她们说,几位大姐的意见,反映了妇女儿童关心的问题,指出了政府工作的缺点,我们应该欢迎。事后,他立即把这些意见告知轻工业部负责人,要他们研究,提高产品质量。”“1971年9月上旬,周恩来正忙于筹备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天晚上,他在人民大会堂二楼东厅召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参加会议的有各部委负责人和起草小组工作人员近200人。周恩来亲自主持一段一段地讨论、修改。讨论中有一个用词,周恩来认为不准确,要修改,并谈了他的修改意见,问大家‘这样改行不行?’还没等大家发言,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周恩来修改后的用词也不妥当,应当再加修改。但开始周恩来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他们就这一用词展开了争论,各抒己见。参加会的人都惊奇地看着这位年轻人同周总理争论。这个年轻人就是总理办公室的秘书纪东。经过争沦,周恩来说:‘好,我看小纪讲得有道理,可以按他的意见修改,你们大家的意见怎么样?’大家表示赞成。最后,周恩来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讨论问题,应当提倡平等的争论,不要认为领导者的意见就百分之百的正确。其实,有些问题,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年轻的同志,往往有很好的见解。他们接触实际多,框框少,所以有些意见比我高明,我们就按他的意见修改嘛!……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谁的意见对,我们就按谁的意见办。’”
周恩来不仅喜欢听取反对意见,而且允许人家对他已经有过明确指示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只要提得对,就可以改。l961年,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精辟讲话中,分析了搞一言堂的危害,指出要改变文艺界这种作风,要从他和几位负责文艺工作的高级领导人做起。如果我们发表的意见,不允许怀疑、商量,那还有什么研究、商讨呢?中央工作会议正式通过的东西都允许讨论,允许提意见,加以修改,为什么我个人的意见就不能讨论修改呢?他郑重要求大家对他的讲话提出意见,但是,如果意见都是“完全同意”、“完全拥护”、“指示正确”之类,他就不看,‘因为看了没有意思。钱学森回忆说,60年代初期,有一次会议中,周恩来问大家对一个问题有什么意见,秘书跑过来对周恩来小声说:“这件事你已经批过。”周恩来大声说:“那有什么关系,我批了的事大家觉得不对可以改嘛!”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周恩来雍容博大、广纳兼收的兼听作风是十分突出的;他善于听取各方面、各阶层和各民主党派的各种意见,重视反面和批评意见,允许和提倡争辩的宏大气度也是十分突出的。这种作风和气度如沧海,故能容纳江河百川。正因为周恩来是具有海纳百川之勇的人,所以他能广纳天地万物,尽得百家之长,所以他能说服教育人家,向人家学习,团结最广大的人们一道斗争。
“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周恩来相信达尔文的这番话。他率先垂范,真诚地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交朋友。他把广交朋友,作为团结群众奔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周恩来既是一个与民众平等以及对民众的人格特别尊重的人,又是一个把自己看作普通人而又特别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这种与民众人格平等、与民众诚恳为友的精神,使周恩来在党内党外、上层下层、国内国外、各行各业赢得了广泛而真挚的友情,获得了无法计数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他和他们之间真正的纯洁而高尚的友情,至今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还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清洁工人时传祥生前回忆周恩来请他到中南海西花厅做客,和他交上了朋友的情景,热泪扑扑直流地说:“周总理像父母,像师长,像古代的清官,富于同情心和爱心,总是花时间同我们平民百姓谈话,到医院或到家里去看望我们生病的工人,他是我们工人信得过的好总理,他是最受我们工人尊敬和爱戴的人。”时传祥说的虽是几句平常的话,但这几句平常的话里蕴藏着何等深厚的情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