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一战线中的每个个人,周恩来同样都是患难与共,坦诚相待。皖南事变以后,周恩来亲自部署党组织不惜任何代价保护、抢救处于危难中的知名民主人士和文化界朋友。他设法把郭沫若、何香凝、章伯钧、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一大批人安顿在香港。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了香港,又把他们从香港接回来。打内战时把他们送走,全国解放了又把他们接到北京,共商国家大事。这一大批知识界朋友,就是这样通过周恩来的形象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许多人对共产党由疑惧到信赖,由疏远到亲近,由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到参加民主运动,进而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周恩来对民主人士以诚相待、真诚尊重,他自己也在民主人士中受到极大的尊重与爱戴,不少人“闻其风而悦之”。茅盾就说过:“周恩来真是一个卓越的领导人,他和文化界、新闻界的爱国人士开一次会,谈一次话,都令人感到欣慰,受到鼓舞。”周恩来团结、关心和爱护民主人士的事例比比皆是,使长期生活在国统区的朋友们牢记终生,难以忘却。抗战胜利后,民主战士闻一多、李公仆在昆明被特务暗杀,周恩来闻讯后痛心疾首,不仅严厉斥责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行径,而且专门致电党中央,提议今后对进步朋友应多加关照,对他们的“安全、健康,我们必须负责保护”。“在救济方面多给以经济和物资的帮助,在政治方面亦须时时关照。”当时,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因抨击官僚资本被蒋介石下令逮捕。当他在监狱中度过60大寿时,周恩来等联名书写寿联相赠:“桃李增华坐帐无鹤,书琴作伴支床有龟”,以表达我们党对进步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度赞扬之情。之后,周恩来与各界人士又为之积极奔走,大力营救。在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蒋介石被迫释放了马寅初,但仍将马寅初软禁起来,不准任公职,不准教书,不准讲演和发表文章。马寅初因此而经济拮据,生活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指示《新华日报》对马寅初的文章予以全部接受,不论发表与否,都一律致送最高稿酬。解放以后,马寅初任北京大学校长。l957年发表《新人口论》的专论,由此遭到不点名的批判。有人主张干脆把他划成“右派分子”。当时中央统战部负责人许涤新请示周恩来,周恩来明确指出:“马寅初这个人有骨气有正义感,是爱国的。他是我国有名的经济学家,国内外都有影响,不能划为右派。”由于周恩来极力保护,才得幸免。1972年,90高龄的马寅初得了直肠癌,周恩来亲自批准从天津请来三位大夫,为马寅初成功地做了手术,使其基本康复。1975年春节期间,患了癌症而且病势日重的周恩来,还派他身边的两位保健医生专程到马寅初家,看望马寅初。望着两位医生,回忆着数十年的交往,马寅初不由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说出三句话:“周总理了不起,真了不起,他无私!”
周恩来说:“我们在精神上要有这样的气概,”“应该在干军万马中敢于与人家来往,说服教育人家,向人家学习,团结最广大的人们一道斗争,这样才算有勇气,这种人叫作有大勇。”
周恩来反对党和政府内部那种或因“孤芳自赏”而不愿,或怕“界限不清”而不敢与党外人士、不同意见的人士交往的倾向。他说,“我们在精神上要有这样的气概”,“应该在千军万马中敢于与人家来往,说服教育人家,向人家学习,团结最广大的人们一道斗争,这样才算有勇气,这种人叫作有大勇。”周恩来正是以这样的气概,这样的大勇来做统一战线工作的。他既善于团结进步人士,又敢于团结那些曾经与我们有过“宿怨”、政治倾向和世界观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大多数,反对少数,打击最顽固的力量。
周恩来历来主张:“对于反动营垒中可能分化出来的人物,要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帮助他们。”长期以来,周恩来与国民党的当权派张治中和冯玉祥等人有较多的工作接触,并与他们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关系。张治中是国民党著名的高级将领,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之列。1924年,他在黄埔军校与周恩来相识,从此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由于周恩来对他做了很多工作,使他在思想感情上更加靠近中国共产党,成为国民党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张治中代表国民党同我党进行过多次谈判。l945年秋,他亲自接送毛泽东往返于重庆、延安之间。l946年春,又一次同马歇尔、周恩来到延安。张治中三上延安,已成为历史佳话。l945年冬,张治中奉命入疆,周恩来在他临行之前,面托他设法营救被盛世才关押在迪化监狱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张治中慨然承诺。一批共产党人得以在内战重开前夕获释,安返延安。1949年和谈失败以后,张治中毅然留在北平,发表了《对时局的声明》,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致电陶峙岳将军和包尔汉主席,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冯玉祥是国民党的主战派,这是说,他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主张抗战,不愿把锦绣河山拱手让给日本。“九一八”事变后,他很欣赏中共振奋全民族抗战精神的见解,与中共有了联系,在武汉期间又与周恩来相识,两人初见,很谈得来,冯玉祥有“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1938年2月,周恩来登门拜访冯玉祥,向他介绍中共的实行全面抗战的主张,分析政治军事形势和持久抗战条件,同时听取他对时局的看法。通过开诚交谈,冯玉祥提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拥护中共抗战主张。随后,冯玉祥邀请中共代表团人员给他的办公室人员讲课,作报告。一系列的联谊交往,促进了冯玉祥在思想和行动上进一步向中国共产党靠拢,促使他支持人民要求民主自由,反对内战、独裁的斗争。以后,他成为力主国共合作的一个重要代表。
对于曾经与我们有过“宿怨”或有不同意见的人士,周恩来主张要有勇气抛弃前嫌,“要善于同有不同意见的人合作。一切制造矛盾、利用矛盾、扩大矛盾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周恩来这样说,也这样做。胡康民在《周恩来的统战风格》中叙述了这样一件事:抗战时期,国民党与中共的联络代表张冲,早年反共,曾经采取阴险毒辣手段诬陷过周恩来。周恩来与张冲既有公仇又有私怨。但在抗战中,张冲坚决赞成国共合作,共御外侮。周恩来豁达大度,不咎既往,为全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与张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由公谊而增友谊”,也不因两党关系一时恶化而疏其关系。张冲置顽固派的攻击于不顾,多次真诚地给周恩来的工作以帮助。“皖南事变”后,张冲曾对周恩来说:“一朝中总有秦桧、岳飞,我们是忠,他们是奸;我们要顾大局,他们是不顾大局的。”张冲极力弥合国共裂痕,成为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l941年11月,张冲病逝,周恩来深为哀悼,在《新华日报》发表悼念文章,亲自参加追悼会,并致送挽联:“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对张冲在团结抗战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的评价。共产党人这种力促团结,一心抗日的精神,在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