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解放前,时传祥从山东老家逃荒要饭来到北京,靠掏大粪养家糊口,受尽人间的苦难和折磨。解放后,他在平凡的掏粪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过国庆观礼,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周恩来热情地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和他共进晚餐,鼓励他为人们多做工作,多做贡献。这一切,使时传祥感到新社会的幸福,新生活的甜美,他觉得很开心,很惬意。
但是,谁能料到,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掏粪工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却被林彪、“四人帮”一伙看成是眼中钉,肉中刺,借口他和刘少奇握过手,照过像,就给他戴上了“工贼”、“粪霸”的帽子,打成了反革命,遣送回乡,使他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周恩来后来详细了解了这些无法无天的行为,怒不可遏,指示北京市公用局党委书记立即派人把时传祥请回北京,给他平反,为他治病。
时传祥回到北京时,嘴巴不能说话了,但他常常久久地凝视着周恩来的画像,把“总理非常关心你的病情,派我们来接你来了”这句话,在心里默念了一遍又一遍。有时候,他念着念着,禁不住眼眶潮了,感激的泪水,不断线地沿着他的双颊涌流。
周恩来拥有许许多多工人朋友,也拥有许许多多农民朋友。无论是大寨还是邢台,无论是延安还是邯郸……都有他的农民朋友,都有他和农民朋友的深厚友情。这里所说的就是其中的一个。1961年3月,由于连续3年的“大跃进”,加上共产风、浮夸风、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致使国民经济陷入全面比例失调的困境。特别在农业方面,困难更大一些,城乡人民吃饭穿衣的最低限度需要量也难以维持。这年四五月间,周恩来亲自到河北邯郸武安县伯延公社,同大队、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谈话,开座谈会,与群众交朋友。
有一天,周恩来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快50岁的社员张二廷也参加了。这个社员老实巴交,实在得很,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周恩来听了十分高兴,暗忖:张二廷是老实人,说老实话,这正符合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作风啊!
座谈会结束后,周恩来又来到张二廷的家里。一进屋,往炕头上一坐就拉开了家常,问寒问暖,关怀备至。张二廷见国家总理没有一点官架子,和老百姓平起平坐,而且还那么和蔼可亲,心里就感到很舒畅。因为有了那么一种亲切感,张二廷便坦诚地说出了当地严重的灾情和农村公共食堂、评工记分方面的严重问题,要求解散食堂,回家做饭;不赞成供给制,要求恢复高级社评工计分的办法。最后,张二廷两眼含着泪花说:“这两年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如果这样下去,连你也会没有吃的。”张二廷的话就像一块石头,投进了周恩来的心潭里,溅起了波澜,引起了他深深的思索。
几天的接触和交谈,周恩来喜欢上了这个老老实实的庄稼人,张二廷也非常喜欢这个知心的好总理,他们真心实意地交上了朋友。
离开伯延村前夕,周恩来当着地委领导干部的面称赞了这个敢说真话的张二廷,同时批评个别地委干部说:“你怎么能说这个农民是落后分子呢?这个社员说的是真理。”“只有他把我们看作是他自己的人时,才会说这样的话,这是最一针见血的话。”从那以后,由于工作忙,周恩来没有机会再到伯延村来,就每年派人到伯延村看望张二廷,一连五年,年年如此,使张二廷深受感动。
第六年,也就是1967年,“文化大革命”已进入第二个年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周恩来再也顾不上派人来看望张二廷了。“人菲草木,孰能无情。”张二廷虽然见不着周恩来派来的人,却常常朝北京的方向望着、望着,念叨着“老周”这位知心的朋友,默默地祝愿敬爱的周总理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周恩来一生极为乐意与普通工人、农民交朋友,也极为诚恳地和广大知识分子交朋友,并且视为“知心”,视为“至交”。在这些朋友中,有作家、教授、记者、科学家、艺术家,这些人也许还包括具有专业知识的学者和留学生。他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1956年,周恩来依据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形势的迅速发展,几年来知识界所发生的根本变化,中共党内不尊重知识分子的“左”的宗派主义倾向,以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情况,于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大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他列举雄辩的事实说明“我国知识界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明确宣布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著名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62年3月2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周恩来重新肯定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这月底,他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这个问题,他指出,“如果还把他们看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这两次讲话,从根本上恢复了l956年1月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对知识分子的估计,在一定时间内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倾错误。在“文化大革命”这场悲剧性的历史灾难中,尽可能地减少浩劫的风暴给广大知识分子造成的危害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周恩来的肩上。他亲自起草了对郭沫若等知识界人士应予保护的名单,从而保护了大批知识分子。这一点,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体会得最深刻。
华罗庚,l910年生,江苏金坛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数学家。1970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日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70年3月4日,当周恩来看到华罗庚要求追查被盗手稿的来信后,立即给国务院直属机关党的核心小组负责人、北京市公安局军管会负责人和周恩来派到科学院的联络员批示:
“首先,应给华罗庚以保护,防止坏人害他。次之,应追查他的手稿被盗线索,力求破案。再次,科学院数学所封有他的文物,请西尧查清,有无被盗痕迹,并考虑在有保证的情况下,发还他。第四,华的生活已不适合再随科大去‘五七’干校,或迁外地,最好以人大常委身份留他住京,试验他所主张的数学统筹方法。“此事请你们三位办好后告我。”
听到这些批示,已到花甲之年的华罗庚,不禁激动得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他忘不了自己早年沉浮海外,是周恩来总理悉心关怀,帮助他回到祖国怀抱;他忘不了周恩来总理多次召见,承教诲,鼓士气,为自己在科学道路上迈进指明前进方向。而今,当狂风暴雨向他袭来时,又是周恩来总理伸出了友情的巨手,挡住了无情的风暴,使他那希望的灯火不被陡然而起的暴风吹灭。人不是无情物,所以华罗庚万分感激周恩来。他再也坐不住了。飞雪过去,春天来临。雪融冰消的l972年,华罗庚饱含着爱国热情和对周恩来的感激之情,带领他的“统筹法”、“优选法”小分队,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不懈地传播他创造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推广应用“双法”,在生产实践中收到了显著效果。几十年来,周恩来就是这样尊重、关心和爱护知识分子的。闻名世界的火箭专家钱学森曾无限深情地回忆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一直和知识分子交朋友,他也一直是知识分子的朋友。一方面,我们对周总理很尊敬,很爱戴;另一方面,我们又觉得在他面前无拘无束,可以无话不说。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周总理懂得知识的真正价值,非常珍惜它。他尊重知识分子,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尤其是逆耳之言,时刻关心他们的疾苦。这样,他和知识分子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共同语言,就必然地会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了。”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周恩来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犹如滔滔江河,可他从不居功自傲。他身居要职,地位显赫,但他从不高高在上。他总是尊重别人,善解人意,总是对人温和挚诚,体贴入微,总是喜欢和人民群众交朋友,也善于和人民群众交朋友。他把和人民群众广交朋友作为接触群众,了解群众,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方面,作为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因而,他能够从各个方面体贴人民群众的愿望,也能够集中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智慧。
这便是周恩来!这便是周恩来的魅力!
有了这个魅力,人民群众才对他五体投地,心悦诚服地跟着他走,走得愉快,走得高兴,服服贴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