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他成为全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总指挥,每周要开三四次会议来讨论粮食问题,每天夜里要粮食落实了才睡觉,真是为几亿人民的吃饭操尽了心。终于,他在陈云、李先念等的协助下,使国家度过了难关。1962年,粮食产量回升。到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接近1957年的水平,工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59%,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基本恢复正常。
这中间,周恩来费了多少心血呀!
这一阶段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周恩来想为知识分子恢复名誉。本来,1956年1月周恩来已经讲过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是1957年发生了反右派斗争之后,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日益发生偏差,知识分子被划入了“资产阶级”的范畴。周恩来试图纠正这种状况。1961年夏天他就说:“有一个时期好像1956年关于知识分子那些问题可以不讲了,不是的,那些原则仍然存在。”1962年春,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还有戏剧创作等会也在那里开。周恩来对参加这些会议的代表们讲话说:反右派决不能动摇我们党在整个历史时期对知识分子的根本政策和战略方针。也就是重新肯定1956年对知识分子的论断。这时,周恩来因有急事要回北京,行前,陈毅把他准备向会议讲话的内容告诉周恩来,周恩来表示赞成,说:我们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是人民的科学家、革命的知识分子,应该取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于是陈毅在大会讲话中提出了“脱帽加冕”,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帽,加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之冕。3月下旬,周恩来在全国人大第二届第三次会上讲话,说我国的知识分子“毫无疑问,他们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周恩来、陈毅的讲话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内有些人的反对,周恩来要求毛泽东表示态度,毛泽东没有说话,实际上是不支持。因此这个问题没有解决。
但是,周恩来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重视知识分子,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早在1956年周恩来就认为,现在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突飞猛进地发展,使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前夕。在六十年代前半期,“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已经最后完成。1963年1月,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说:“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他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62年11月,在中共中央领导下成立了专门委员会,领导我国的原子弹工业建设、核科技工业和导弹事业,周恩来是主任,有7个副总理和7个部长参加。在这以后,周恩来很多精力放在中央专委会和领导原子弹、氢弹、导弹等的研制、试验工作上。周恩来提出“先抓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周恩来又抓氢弹的制造,在1967年试验成功。另一方面,周恩来抓导弹的研制。所谓两弹,就是原子弹和导弹。他抓了两弹结合,就是原子弹能装在导弹上打出去。l965年,他主持批准恢复制造核潜艇。后来,又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在短短几年中间,中国跨入了核大国的行列,全世界刮目相看。钱学森说过:“大家想一想,假使中国没有原子弹、导弹,那中国是什么国际地位。”聂荣臻是主持国防科工委工作的,他说:“中国从事原子弹和导弹技术都应归功于周恩来。”
这阶段,周恩来在对外经济和科技领域,有一个对外开放的思想,但是当时党中央不可能作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决策。
在这九年中,周恩来几次出访欧亚非国家。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踏上了黑非洲的土地,同这块广袤大陆的许多国家人民缔结了友谊。他同亚洲国家许多领导人的友谊进一步加深,使中国在国际上拥有了更多的朋友。例如,周恩来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同马利克结交。1971年,印尼外长马利克当选为第二十六届联大主席。当他9月去纽约就职时,途经香港,特意派顾问给北京的周恩来捎来口信,表示愿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作出贡献。周恩来派罗长青同这位顾问进行了会谈。马利克就任联大主席后,联合国大会讨论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驱逐台湾出联合国的提案时,美国代表伙同日本代表等炮制“两个中国”的方案,会场秩序大乱,提案有被搁置的危险。马利克作为大会主席果断地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就意味着台湾已丧失联合国席位,无需进行表决。手中的木槌落案,一槌定音,我国进入了联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