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年,意气风发
从1949年10月到l956年底,是我国经历了恢复时期并完成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五十多岁的周恩来意气风发,才华横溢,作为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政府总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充分施展了治国安邦的才干,对国家的许多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9年他主持起草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是当时我国的临时大宪章。《共同纲领》宣布“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并规定了国家的总纲领和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大政方针。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宣布了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要团结国内各民主阶级、各民族和国外华侨,“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周恩来担任总理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精干、廉洁、高效、民主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规章制度。政府的领导层是由共产党员和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组成的,充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周恩来定期召开政务会议。会上人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和谐。政务委员、民盟负责人罗隆基感叹说:从周总理主持政务会议的实践中,看到了民主集中制,周总理把领导工作导入了化境,使人心悦诚服。民主人士陈叔通说:“周恩来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礼待人,工作做到家了。”
国家和政府建立起来后,采取什么基本方针?周恩来早在1949年12月就说:“现在,全国的工作已经开始从军事方面转向建设方面”,“生产是我们新中国的基本任务”。他一再提出:“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我们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不断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他把经济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中心,一切内政、外交、国防、统战等工作都是为了保障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怎样进行经济建设?周恩来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思想。例如,1949年12月,他提出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领导”。他说:“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农业是基础,这一条,直到现在仍然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1951年2月,根据周恩来的建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陈云、薄一波等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编制工作。这个五年计划是从l953年到l957年,实行结果4年完成,到l956年底,我国建立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初步改善了我国工业的地区布局,成就举世瞩目。
1954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他说:“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是“四化”的最初表述。周恩来的提议为中国共产党全党所接受,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这一提法作为党的任务写进了党章的总纲中。
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怎样看待知识分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周恩来是建国以后中共领导人中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是中国共产党中最了解中国知识分子,最善于做知识分子的工作,最为知识分子爱戴的卓越领导人。他认为: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和欺凌,中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爱国的。远在1949年4月筹备建立新中国时,周恩来就把知识分子放在和工人、农民同等的地位,提出了“劳动知识分子”这个称呼。l955年春天,他提出来要开一次知识分子会议,解决知识分子被伤害的问题。中共中央同意了。l956年1月,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在会上作报告说,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各方面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我们要进行建设,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
周恩来认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我国要建设,干部、人才就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其它条件都具备,缺乏干部、人才,也是不行的。而培养干部、人才,就是文教部门最主要的任务。文教工作中,除了教育,还包括文化艺术、科学、卫生、新闻、出版等。这些,都与经济建设有密切关系。所以,要进行经济建设,文教工作就必须加强,决不能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