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解决中缅边界问题,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周恩来不仅亲自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而且广泛地进行调查研究,征求专家学者、中央和地方的意见,充分的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并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提出了公道的合理的平等的照顾双方的利益解决方案,达成了协议,划定了边界,两国一直友好相处,未再发生过边界纠纷。周恩来曾多次与学者、专家进行座谈,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还向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郑洞国等了解国民党时期处理中缅边界问题的情况。周恩来听说尹明德在1926年曾经化装到边界北段的江心坡调查,并且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对中缅边界的研究工作,十分钦佩,立即请他到北京来当面讨教。尹明德从云南给周恩来带来许多资料和地图。那几天周恩来集中精力研究这些书和图。他在办公桌上、地板上堆满了资料,有些字太小,他就用放大镜一点一点地看,边看边画,十分专注,有时为搞清一个问题,常常忙到深夜,然后他在政协二届三次全体会议上作了中缅边界问题的专题报告,因事关重大,在开会前一天,他再次会见尹明德、王季范、于树德、云省副省长龚自知等,征求他们的意见,在会议开始时,他还同史学家金灿然一起研究如何划界。政协会议上大家围绕周恩来的报告,广泛地进行讨论,博采众长,统一认识。
政协会议后,周恩来又亲赴云南昆明,在那里多次召集云南各界,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地听取各方的意见。对不同意见进行耐心的解释。1955年7月7日,周恩来又在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四次会议上作报告,这个报告极其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立场和方案,获得会议一致通过。
五
概括起来,我们学习与研究伟人周恩来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1.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无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也即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思想。同时也吸收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民为贵、君为轻”思想。他虽然身居高位,却把自己定位为人民的一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邓颖超说:他的大名叫周恩来,小名才叫总理。他处处为人民利益着想,想人民之想,急人民之急。所以他办什么事都要听听人民的意见,听听专家学者和部下的意见,听听多数人的意见。因此,我们可以说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上的特殊位置的人,才能有充分发扬民主的思想和作用,不怕别人提反对意见。
2.实行和发扬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保障人民参加管理国家,管理各项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监督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没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不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并在这个基础上实行必要的高度集中,就不可能建设国家,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也不可能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周恩来充分认识,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积
极性和首创精神,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实现广大群众对领导和领导干部的批评和监督,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3.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团体的组织原则。在中国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是群众路线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应用。各级组织和领导机关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各级领导机关必须经常倾听下级组织和群众意见。下级组织必须定期向上级组织回报工作。它反映着领导和被领导,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民主和集中是相互依存、互相渗透不可缺一的。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指导下民主。既要有广泛的民主、高度的民主,又要有高度的集中,否则就成了无政府主义。周恩来同志熟练地充分地实行民主集中制,是我党我国的各级领导的楷模,大家应该认真学习。
4.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周恩来的民主精神和作风。不客气地说现在我们国家的民主精神和作风,还不广泛还不完善。其一,在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员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官僚主义,高高在上,不深入群众,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有的干部当官做老爷,甚至站在群众头上,作威作福,以权以势压人,贪污腐败,根本不为人民服务,不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其二,我们国家还未实行各级领导人员的直接普选制,许多人是间接选举和国家委派的,还有的人通过各种关系和拿钱买来的官。因此有些人在群众中没有基础,得不到群众真心信任和拥护。逐步实行直接普选制,这是当前我国政治改革的重要课题,现在已经开始实行村级干部直接普选,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但还远远不够,必须加倍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