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周恩来一生皆文章,但“不尚空谈,崇尚实行”,用行动来撰写自己的书。他鄙弃用权谋和高谈阔论来表现自己的角色,但又“从来不是仅满足于空想,厌恶残暴、不公和压迫而不付诸行动的那种书生。”而是“有所想就有所行”,用做来实现“思想和行动的结合”。
俗话说:巧者劳,而智者忧,但在周恩来身上,忧劳集于一体。他常强调:“智慧常常总是穷干出来的,巧干出来的,当然是实干出来的。”“实干加巧干,才能出智慧。”
周恩来有儒家那种积极人世、励志勤苦的精神。在上世纪40年代的延安,周恩来就因所表现出来的“坚韧耐劳”被党内许多同志称为“革命队伍里的一头骆驼”。他自己却自虐说:“不,我只是一只小毛驴。”
经历了20多年的刀光剑影,周恩来没有死,他有了合法的最高行政权力去指挥和平下的“千军万马”。l950年7月11日,周恩来在《跟着新生的力量走》的讲话中说:“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这种与历代兴盛时期誓比高的创造,仍离不开官员的勤政、民众的勤劳、整体的合力。
1971年,日本客人问:“总理的养身之道是什么?”周恩来回答:“在漫长的中国革命岁月中,有许多同志都牺牲了。为了把牺牲同志的工作都承担起来,活着的人更要加倍工作。我每天都以此激励自己,这也可以算是我的‘养身之道’吧。”他践行了“养身之道”,用“躬劳”为自己刻写了墓志铭。
周恩来对自己办公室的同志做了个规定:凡有重要紧急的事情,不论他是在盥洗室、办公室、会议上,甚至在睡眠时,值班的同志、主办急件的同志都可以随时去报告。他对自己的秘书们一再强调:“你们有事一定要报告。不要怕我忙,我不怕忙,我能忙得过来。”
“日里万机”、“废寝忘食”、“深夜灯光”、“快步流星”,经常用来形容周恩来的工作状态。他的秘书记述了周恩来在“第一办公室”的情况:每天早上在卫生问做5到10分钟健身操的时间,分工负责各方面工作的秘书,有时还有一些部门的负责人,都到卫生间向他请示汇报急需要办的事情;在这里迅速批阅完所有的急电、急件后,再飞快地阅读当天报纸上重要的国内外新闻和经秘书用红笔勾出重点的参考资料。
作为大国的总理,周恩来用“好官无宿政”来激励自己工作的快节奏,当天的事情必须当天处理完,这使他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睡眠最少的人。陈嘉庚先生看到周恩来的工作情况,称他为“铁人”。郭沫若也这样评述:“他可以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你看他似乎疲劳了,然而一和工作接触,他的全部心神便和上了发条的一样,有条有理地又发挥着规律性的紧张,发出和谐而有力的节奏。”很难想象:参加万隆会议7天,他只睡了l3个小时。
周恩来有很强的行政能力,他力图改变那种以目标、概念和口号代替实际操作的不良作风,为此,他事必躬亲,甚至达到了包办琐碎小事的程度。“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在1952年“中苏友好月”,苏联文化艺术代表团来华演出。演出前,周恩来到剧场检查准备工作,借着灯光,他发现舞台地面有一处亮点,近看原来是一颗露出台面约1厘米的铁钉。周恩来自己拿了锤子把钉子敲人木板后问:跳芭蕾舞的演员一旦踩到这颗铁钉,脚尖能否受得了?1952年,周恩来在莫斯科访问期间审阅一份有关换聘延聘苏联专家的文稿,他对其中一处内容皱了眉头,便找有关同志问:“49加3等于多少?”原来,他们统计的数字算重了一个人,总共应该是52,而不是53。周恩来显得很气愤:“做事一定不能马虎,文件一旦送出,连人数都有错误,岂不让人家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