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机构建立后,如何有效地行使职权、防止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滋生?周恩来考虑到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在党和政府内部上下之间、各部门之间、前后程序之间、同事之间进行互相监督,使上下级之间、上级部门和下级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和制约,严格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共同遵守各项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周恩来指出“中央与地方要相互影响,相互监督,不要以为只是上面对下面监督,下面同样要监督上面,起制约的作用。”各部门之间、前后程序之间的监督,同事之间的监督,指的是民主监督。包括领导之间的相互监督,实行集体领导, “没有经过党委讨论的大事”, “不能随便决定”。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管好自己身边的工作;工作人员要监督领导同志,开好民主生活会,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防微杜渐。
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即发挥人民代表大会、民主党派、政协委员和群众与社会的监督职能。周恩来认为人民代表大会不仅是立法机关,同时也是监察机关。l954年在讲到国家的财政问题时,他希望人大代表要经常去接触人民,视察政府的工作,甚至向人大代表提出具体建议“每年应有两次到人民中去直接视察工作。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接触广大的人民,接触实际,看我们的工作是否做得恰当,做错了没有,有什么偏差。”由于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国家,周恩来还一直重视发挥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作用,多次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该接受其他党派的监督,党的干部也应该接受党外人士的监督。
此外,周恩来还提到发挥社会监督的职能的问题,包括群众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等。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多下基层,多接触实际,接近群众,多搞调查研究, “只有广大人民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也才能更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
周恩来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高级领导职务,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光荣传统。学习他的廉政建设思想对我们当前反腐倡廉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同国外交往的增多,腐朽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腐败现象逐渐增多,不仅表现在一部分党员干部身上,而且蔓延到社会各个领域。反腐倡廉已成为我党一项紧迫的任务。学习周恩来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甘当人民的公仆,以周恩来为榜样来要求自己,努力为党为人民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今天的新形势下就更应该提倡。学习和继承周恩来的优秀品德,是保证党风廉洁、社会风气好转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
惩治腐败,保持廉洁,必须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做起。因为领导干部担负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责任,身教胜于言教。廉洁奉公、不谋取私利是共产党人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过好周恩来所提出的“五关”所应把握的原则。领导干部在处理廉与贪、俭与奢、勤与逸的关系时,应该学习周恩来,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带领群众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如果党员、机关干部都能像周恩来那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利,党风建设会大有进展。
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廉政与否,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政权的兴衰成败。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由于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同党内外各种消极现象和腐败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才推翻了腐朽的旧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并且使我国出现了焕然一新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风尚。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转型、社会主义民主政体尚未完善的新情况下,党内外出现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贪图享受、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腐倡廉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重温周恩来廉政建设的光辉思想内涵丰富,见解精辟,对当前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重要的启示和积极的指导意义。
见《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