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应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但官僚主义的存在和蔓延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和国家的干部腐化变质,由人民的公仆变为社会的蛀虫,人民也会失去对党和国家干部的信任。官僚主义不但危害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周恩来严厉批评了某些干部官僚主义严重,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共产党领导的正确,人民才拥护”,否则“那就有可能被人民推翻。”周恩来也充分认识到了反对官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由于复杂的原因,“官僚主义不是能够一下子就彻底反掉的,今天反掉了,明天他又来了。”所以周恩来提出反对官僚主义是一个持久战,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与官僚主义做斗争,这“不仅要提醒我们,也要提醒以后的子子孙孙。”
三、阐明搞好党内民主是确保廉政建设的关键
针对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周恩来曾探讨过一些治理的措施。他认为首要的一点是:搞好党内民主是杜绝官僚主义、确保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关键。
针对高度集权的体制,特别是各部门、各单位过于集中大权于一把手而导致的官僚主义,周恩来强调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以有效地抑制之。周恩来认为,官僚主义是民主的对立物, “光有集中,没有民主,就成为官僚主义了”,只有“提倡民主,才能克服官僚主义。”提倡民主、发扬民主首先就是要让大家说话,畅所欲言,广开言路,要能听到各方面的意见。要造成一种民主的风气,允许大家思考、讨论,允许提出不同的意见,在党内实现一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其次,党政分开,各司其职。新中国成立之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在革命战争年代一元化领导的做法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并容易产生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弊端。周恩来阐明“我们说党领导一切,是说党要管大政方针、政策、计划,是说党对个部门都可以领导,不是说一切事情都要党去管。至于具体业务,党不要干涉。”“如果什么都管……小权过多,大权旁落,党委势必成为官僚主义、事务主义的机构。”所以必须实行党政分开,才能克服因党政不分而导致的官僚主义。
民主是腐败的天敌,是廉政建设的政治保障。强调发扬民主,重视民主建设,也是周恩来廉政建设思想的一大特色。周恩来一贯认为发扬民主是保证党的正确领导的有效途径。
每个人在日常工作中, “想得、说得、做得偏了一些是难免的,这并不要紧,只要允许批评自由,就可以得到纠正。”在党内发扬民主,可以不断清除党组织和党员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充分发扬民主,可发挥出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党能够集思广益,为实现正确的领导提供可靠的保证。在党内发扬民主,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鼓励人人畅所欲言,对错误的言行能做及时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每一个党员和干部的言行时刻处于全体党员的监督之下,这样可以约束、规范党员和党员干部的言行,避免独断专行和滥用权力。在中国共产党内,周恩来是较早地看到了党内存在不民主倾向,而且过度集权带来不良后果的高级领导人之一。1956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做了《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的讲话,他指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的民主应该更扩大,而不应该缩小。这一方面是形势的许可,另一方面是从整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中得来的经验。”而“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民主作风不够”, “只许一人言,不许众人言”, “好多人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 “我们要造成一种民主气氛。”要使大家敢于讲话。只要是对社会主义有利,即使思想不一致,也要说出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我们的干部就可以得到教育,健康的风气才能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