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73年6月,周恩来重返延安,他无限深情地说:“解放几十年了,……还有好些地方没解决温饱问题。我当总理,我有责任,我对不起老区人民啊!”面对群众,他流下了眼泪。
1973年6月9日,周恩来陪同越南外宾亲临延安视察。上午9时30分,一架银灰色的专机,冲破延安上空薄薄的云层,带着震耳欲聋的隆隆巨响,徐徐降落在延安机场跑道上。
舱门就在这个时候打开了。
第一个出现的是周恩来!
展现在他面前的,是延安老区的山山水水。望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山川街道,望着既纯朴又激动的延安老乡,周恩来深情地说:“我又回到老家了!”
周恩来在宾馆喝了一杯水便去枣园、杨家岭纪念馆参观。他一进枣园就问:“老邻居高同友在不在?”高同友是当年毛主席、周副主席的邻居。20多年过去了,依然把一个普通农民记在心间,除了表明周恩来超人的记忆力外,更体现了他对农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啊!周恩来见高同友被人扶了来,赶忙上去拉着高同友的手坐在他身边,并热情地问:“今年该多大年纪了?”高同友说:“70了。”周恩来用手比了个6说:“你比我小6岁,正好活。”当他听说高同友有哮喘病,就问:“看了没有?”“睡眠好不好?”这时外宾来了,周恩来拉着高同友向外宾介绍说:“这是毛主席的老邻居。”周恩来让高同友陪外宾参观纪念馆。高同友一边走,一边笑,高兴极了。
参观时,讲解员郭荣讲到1943年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情景,放开嗓子给周恩来和外宾唱起陕北民歌《纺线线》:
小小纺车吱扭扭地转,
摇起那纺车纺线线,
组织起来好啊,力量大无边,
边区闹生产,打碎敌人封锁线。
…… 听着这热情奔放的劳动歌声,打开了延安老人回忆的闸门,激起了延安老人思绪的波澜。当年投身大生产运动的高同友,满怀深情地回忆着l943年边区大生产那红火的年月。当时,为了粉碎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边区军民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周副主席刚从重庆回到延安,尽管手臂曾经受过伤,仍带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在繁忙的工作中,用王震同志赠送的纺车,抽时间学习纺线。
那年3月初的一天,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枣园举行军民纺线比赛。那是多么令人难忘的一天啊:在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的前边,200架纺车排列成行,每个纺手精神抖擞,好气派啊!这时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来到群众中。周副主席亲切地对参加比赛的同志们说:一我们也是来参加比赛的,大家互相学习吧!”周副主席和蔼的谈话,虚心学习的态度,更加鼓舞了全体同志的斗志。一声令下,车轮嗡嗡飞转,又细又长又匀的线儿绵绵不断,一会工夫,线穗子已经沉甸甸的,像一个个成熟的白萝卜。比赛结束了,周副主席面带笑容地说:“劳动起来倒是一件最愉快的事,同困难作斗争,更是其乐无穷啊!”亲眼见过周副主席纺线的老人都说,周副主席线纺得好。当年边区农业展览会,还展出了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纺出的头等线,边区人民中广泛地流传着周副主席参加纺线比赛,被评为“纺线英雄”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