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在鲁迅研究中,“神派”的存在是被“人派”肯定而成为他们的主要论敌的一派。这一派存在在先,姑且称为“第一种人”。在中国文化中,与“神”相向的,应该是“鬼”。按照“对立统一”的观点,既然有“神化”的一派,就应该有“鬼化”的一派。“鬼化”派的特征是什么,不太清楚,或许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能够找到。按说“神化”论的论点如“人派”所指,是“是神不是人”,那么“鬼派”坚持的应该是“是鬼不是人”,而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确有以为自己最有资格是人的人们,不把鲁迅当人看。或许是“人派”忙于与“神派”笔战,顾不上“鬼派”,或者根本没有把“鬼派”放在眼里,把“鬼派”放跑了。因此,他们没有把鲁迅“是鬼不是人”当回事。但是,鬼派并不因为是什么派别说不清楚而不存在。“鬼派”的存在,应该是与“神派”共生的。存在的时间应该不比“人派”短。因此,有资格被称为“第二种人”。“神派”、“鬼派”这两种人之外,在理论上说,还应该有非神非鬼的“第三种人”。按照鲁迅的观点:“所谓‘第三种人’原意只是说:站在甲乙对立或相斗之外的人。”(《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人派”,作为目下的“主流”,是在对“神派”的批判与斗争中形成并且脱颖而出的。这派人,为了保持本派的“公允”形象,对于“鬼派”,有时候捎带着数落两句,但是,他们决不会把“鬼派”当做真正的劲敌。他们夹在“神派”与“鬼派”之间,应该是鲁迅所谓的地地道道的“第三种人”。但是,拉过去做他们“精神领袖”的鲁迅,却是耻于做“第三种人”的。他认为:所谓“第三种人”,“在实际上,是不能有的。”他的道理是:“人体有胖和瘦,在理论上,是该能有不胖和不瘦的第三种人的,然而却并没有,一加比较,非近于胖,就近于瘦,”“好像不偏不倚罢,其实是总有些偏向的,平时有意的或无意的遮掩起来,而一遇切要的事故,它便会分明的显现。”事实上,“人派”在“神派”与“鬼派”之间是不能坚持不偏神、不倚鬼的真正的人的立场的。
“人派”既然将蜚声海内外的鲁迅做了自己的“精神领袖”,既然从鲁迅那里找到了本派的“指导思想”,既然共产党人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远不是他们理想的“人国”,何以不肯学着当年的孙中山、陈独秀,组织起来,成立政党,为了在全国实现鲁迅当年提出的“立人”的目标,为建立“人国”而奋斗呢?看来,他们还没有将青年鲁迅的理想——建立人国——作为他们的政治纲领的打算。是不想,还是没有这样的胆气和魄力?还是认为他们研究“鲁迅思想”本来就是“学术”的,不过是闲暇时聚在一起说着玩儿而已,并不想真正实行?
“人派”要与“神派”斗,就需要让他们的统帅披挂上阵。让他们针锋相对地打起来,势在必然。
鲁迅生前的荣辱、毁誉,是与当时政治形势下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后人对于鲁迅的毁誉也必然与政治形势和人们的价值观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一种价值观,都不可能脱离政治立场。不仅扬谁骂谁中有政治,而且,什么时候能骂谁,什么时候不能骂谁,都有政治。
人派,是“维鲁派”,还是“伪鲁派”?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力。从“学术”上说,“维鲁”也好,“伪鲁”也罢,又与多少中国人相关?我自己不过是因为闲得无聊,偶然闯入鲁迅研究领域,在此多嘴。再说,虽然知道自己很自不量力,还想从鲁迅的碗里分一勺羹。鲁迅是中国的,鲁迅研究这块大蛋糕,不能只有“人派”吃的份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