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自觉坚持民主作风,认真并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周恩来经常提醒大家,我们的权力是相当集中相当大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忽视民主,独断专行。他说,光有集中,没有民主,就成为官僚主义了。“所谓多谋善断,‘多谋’来自民主,‘断’就是集中。”他主持会议和处理各种问题时,从不唱独角戏,而是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民主气氛,鼓励和启发大家各抒己见,特别是鼓励发表不同意见,从中汲取正确的成分。即使人家提出的意见有错误,也不横加指责,而是耐心听完,然后循循善诱,用事实和道理阐明自己的观点。有时讨论重大经济问题,他专门交待要请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参加,请民主党派的同志参加,让大家都讲心里话。他说:允许有不同意见,这才是社会主义的自由,才有心情舒畅。他常举唐太宗能听魏征的不同意见,做到兼听则明的例子教育干部。
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为了解决紧迫的全国性粮荒问题,周恩来单独约见有关部门负责人商谈,就达115次之多。当时,许多重大决策和具体措施,就是在这种坦诚的讨论与磋商中逐步形成的。这样,一方面从中了解了更多和更准确的情况,便于科学决策,保证出台的政策和措施的正确;另一方面,沟通和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凝聚力,使大家能够同心协力地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他以自己的言行,为全党树立了发扬民主的楷模。
第五,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这是周恩来的一贯作风,很多接触过他的同志,对此都留有深刻的印象。建国后,我在国家计委工作。计委送给他的重要报告和材料,他都认真审阅,凡涉及国民经济的一些重要数据,往往要亲自核算。如有疑问,有时半夜把我们找去查对,直到彻底核实清楚为止。审议某些重要项目,他总是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组织专家充分论证,从项目的原料、材料供应,产品需求,运输状况,资金、技术保证,乃至环境保护、地震资料等等,他都要一一了解清楚,从不放过一个疑点,有时还亲自到实地考察。他常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经济工作要越做越细,不能有半点马虎。周总理日理万机,仍然如此严谨精细,充分体现了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赤胆忠诚。
第六,正确处理政府工作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始终把政府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周恩来说:我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国家政权,而我们党在政权中又居于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说党要管大政方针、政策、计划,不是说一切事情都要党去管。如果什么都管,反而把大事丢掉了。小权过多,大权旁落,党委势必成为官僚主义、事务主义的机构。他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政府的法令和决定,然后颁布实施。他要求加强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各部门向中央的请示报告制度,规定政府工作中重要的方针、政策、计划和重大事项,均须事先请示中央,加强中央对于政府工作的领导。他经常向党中央有关领导同志说明政府工作中形成的重要文件和提出的重大问题的有关情况,以供中央决策时参考。从土地改革法的实施、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的提出,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政策的颁布、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制订,再到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贯彻,都是如此。
周恩来离开我们22年了。今天,我们面临的情况和任务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周恩来的经济思想和他在领导新中国经济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周恩来的思想、作风和品格,是我们党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将鼓舞全党全国人民继续前进。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