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李自成,坚持“两个务必”,勤政清廉,倡俭戒奢,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宗旨所要求的,是巩固其长期执政地位所必须的。周恩来作为共和国总理,自觉地、始终如一地、模范地做到了这一点,把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思想作风,完美地展现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从而矗立起一座闪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精神风范的丰碑。不少党外人士说:我一想到中国共产党,脑子里就浮现出周恩来的形象。还有的说:我过去本来是信仰上帝的。上帝我们谁也没见过。我从见到的周恩来身上看到了我想往的那种真正高尚无私的人格,是他使我由信上帝变成信共产党。许多人正是通过周恩来展示的这种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接受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正因为这样,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才一直具有永久的、无限敬佩的伟大魅力。
周恩来执政清廉,倡俭戒奢,有极其丰富的内涵。这里,着重论列以下三点。
第一,勤政务实,戒慎恐惧。
无论哪个阶级的统治集团执政都懂得,要想使统治能够长期地巩固地维持下去,“勤政”是必须的基本条件。“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一古训,实际上反映了历代执政的共同规律。因此,中国的一些封建王朝设有“勤政殿”作为议政厅。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肩负着历史重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更需要勤政。周恩来始终铭记着党的历史责任,一生都是戒慎恐惧地勤奋工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地谨慎认真。周密精细,举轻若重,兢兢业业。他说:“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在经济上翻身,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这不是后退,不是泄气,而是戒慎恐惧。建设时期丝毫骄傲自满不得,丝毫大意不得。”还说:人民的世纪到了,对人民,要满腔热忱地、勤勤恳恳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如孺子牛一样为他们做牛”,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死。”因此,他忘我工作,勤政为国在全党是出 了名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多次号召全党学习周恩来的亲政作风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十二小时,有时在十六小时以上,一生如此。”
勤政必须务实。周恩来的务实作风也是全党公认的。他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一切“马虎主义、空谈家,妄自尊大者,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事物主义”等不良现象,认为这样下去必将误党害国。他针对那种浮夸、吹牛作风所讲的“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已成为全党学习的名言。
第二,廉政清明,戒私奉公。
古人云:“政者正也”,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不以私害公。对于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来说,更必须是廉政清明。党的高级干部必须廉洁自律,戒私奉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这是根本关键。“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这同样是一条总结历代执政经验的古训。共产党的党风好不好,老百姓也是以这一条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尺。
周恩来作为全党学习的楷模,其廉政清明,戒私奉公,是任何人都为之肃然起敬的。他为政清廉的感人事迹,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他强调共产党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他呼吁领导干部,“首先是我在内的这四百零七个人(指当时国务院及其直隶机关的领导干部,)应该做出一点表率来。不要造出一批少爷。老爷固然要反对,少爷也要反对,不然我们对后代不好交代。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像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那样,但是历史也可以借鉴。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可是他溺爱秦二世,结果秦王朝就亡在秦二世。我们决不能使自己的子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包袱,阻碍我们的事业前进。对于干部子弟,要求高,责备严是应该的,这样有好处,可以督促他们进步。”因此,他坚决反对“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从严律已、律妻、律亲,以至于律到在一般常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没有人之常情了。
君知否:开国之初,许多人建议,应该让邓颖超在政府里担任一个部长职位。周恩来坚决不肯。他说:我是政府总理,如果邓颖超当部长,那么我这个总理和她那个部长就分不清了,人家会把她做的事当成是我支持的,这样,家庭关系和政治关系就混到一起了。这不利于党的事业,不利于我的工作,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任职”。50年代,确定国家工作人员工资时,邓颖超被定为5级,他知道后,下压一级,改定为6级。60年代,他到杭州治病,邓颖超不放心,陪着去,其食宿费是自费按标准交纳。70年代中期,在他即将离开人世时,毛泽东已批准邓颖超为酝酿中的四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见到名单后,却将邓颖超的提名划掉了。他和邓颖超都严守纪律。保密观念极强。邓颖超不随便进总理的办公室。办公室的钥匙,他24小时不离身,睡觉时也压在枕头底下。他们两人都是建党时期的党员和高级干部。但从来不讲党的纪律不许讲的话.不做党的纪律不许做的事。他在弥留之际对邓颖超说,我肚子里装着很多话没有说。邓颖超也说:我肚子里也装着很多话没有说。这对为共产主义事业并肩战斗了几十年,并互敬互爱的革命伴侣,彼此都知道最后诀别的时刻即将降临,但他们仍然终生遵守党的纪律,把没有向对方说的话永远地埋藏在各自的心底。这样铁面无私的自律精神闻所未闻,举世罕见!历代稀有!君知否:他对亲属无任何照顾。胞弟周同宇在建国初参加工作,他特别交代有关部门,安排职位要低,工资要少,因为他是我的弟弟。在周同宇有严重胃溃疡后,他认为不能经常上班.就不应该拿全薪,让弟提前退休;弟家孩子多,由他来负担。他严格要求侄儿女以及他们的孩子,无论上学还是工作,都不准搞特殊照顾。60年代困难时期,一个侄儿在北京一所高校当老师,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有关方面把侄媳从淮安调到北京,他知道后,动员侄儿侄媳响应中央压缩城市人口号召,都回淮安工作。“文革”期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鼓励侄女去内蒙古插队当牧民。在见到侄女穿了军装成为军人后,他对侄女讲:女兵很难当.怎么偏偏挑上了你?那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这样影响不好。他动员侄女回到内蒙古草原当牧民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