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国驻北约大使、前驻中国联络处主任布鲁斯称“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都是当代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1975年9月7日,周恩来在医院会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团长伊利耶•维尔德茨。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会见外宾。时任罗马尼亚副总理的维尔德茨称赞周总理“是当代最杰出的国家领导人和外交家,对国际问题有深入研究,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始人,也是罗中友好关系的缔造者之一。”他说,在他见过的许多国际知名人士中,他最景仰"周恩来这样思想深邃、富有远见的领导人,这样热爱和平、反对强权的外交家"。
曾任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及外交部长的马利列在《我眼中的中国政要》一书中写道:“每一个驻华外交官都特别希望会见周恩来总理,这不仅因为他是行政机构——国务院的头号人物,还因为他是一位和蔼可亲、与任何人都谈得来的人。此外,由于中国经历了各种情况,从他那里可以学到许多有价值的人品和他那忘我工作的精神,不仅为中国人民所熟知,亦为国际舆论所了解。……他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中国人民的各种疾苦了解得既具体又全面。他随时准备同其他人进行真诚的交谈,与谈判对手进行对话,并认真、耐心地倾听对方的意见,然后深入地解决问题。”
1973年9月,应中国政府之邀,蓬皮杜总统对中国展开国事访问,成为西欧国家第一位访华的在任国家元首。蓬皮杜此次访华时已身患癌症,而同样饱受癌症晚期之苦的周总理亲自对接待工作进行周密安排。尽管政务繁忙,周总理还是从北京到外地,全程陪伴蓬皮杜总统。蓬皮杜总统后来多次感言称,周恩来是他所见过的世界各国领导人中印象最深的一位。
法国前总理孟戴斯一弗朗斯在题为《罕见的人物,高尚的品格》的文章中称“他的态度和谈吐与众不同,有时连讥笑的态度也是具有魅力的。他对他的国家和使命无比忠诚。所有这一切都使人不能不尊重和敬佩他。”
法国前国民议会议长埃•富尔说“周恩来是一位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物。”
法国前外交部长克洛得•谢松说:“他(周恩来)总是让人感到令人瞩目的力量和权威,当然这是因为他代表中国,这是他个人风格的力量。他对世界有着深刻的了解,这比起苏联的莫洛托夫、美国的杜勒斯来要深刻得多,他举止细腻,遣词用句得体,微笑的魅力,都是有口皆碑的。“拍摄”沉思中的周恩来"的意大利摄影家焦尔乔•洛迪说:“他的微笑、他的高雅气质、他的沉着稳重和高大的形象,立刻打动了我,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法国前驻中国大使马纳克称“周总理是个全才,是一位伟大的实践家、战略家和革命家。”
英国前首相希思说:“周恩来在中欧关系中的作用一向很重要。当然他和邓小平主席一战后都在巴黎,所以个人经历对他们了解欧洲有很大帮助。周恩来在位时间很长,但对英国一直很友好,对英国人影响很大,我们都很喜欢他。我第一次来中国时访问了很多地方,令我很有触动的是各地都有人对我说,我们这么做是因为周恩来总理来视察时建议我们这么做。很显然所有的人都很尊敬他那种实事求是、平易近人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