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独特性格,是我l972年中国之行最强烈的印象之一。通过许多个小时的全体会议和非正式会晤,我开始认识他,并非常尊重他。'恩来'译成英文是'恩惠降临'的意思。这是一个简明地刻画出他的形象和性格名字。周没有架子,但却很沉着坚定。他通过他优雅的举止和挺立而又轻松的姿态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稳健。他忠实地保持着在个人关系和政治关系上从不'撕破脸皮'的中国老规矩。”“他是中国主要外交家。……谈判中他表现出本能的敏捷,善于运用国际力量的原则,并且有热烈的思想信仰带来的一种道德信念;所有这一切同他对外国的深入了解、长期的历史洞察力以及个人的丰富经验,在周身上结合起来就产生了我们时代最有造诣的外交家之一。”“中国革命没有毛,就决不会燃起火来。而没有周,它就会烧光,只剩下灰烬。”
美国l976年时的在任总统福特称“周恩来总理将作为一位杰出的领导人长久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不仅在现代中国的历史上而且在世界舞台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在美国政要中与周恩来接触最早最多的,首推前国务卿基辛格,他在1971年7月首次秘密访问中国第一次见到周总理时描述道:“他脸容瘦削,颇带憔悴,但神采奕奕,双目炯炯,他的目光既坚毅又安详,既谨慎又满怀信心。他身穿一套剪裁精致的灰色毛式服装,显得简单朴素,却甚为优美。他举止娴雅庄重,他使举座注目的不是魁伟的身躯,而是他那外弛内张的神情、钢铁般的自制力,就像是一根绞紧了的弹簧一样。他令人觉得轻松自如,但如仔细观察就知并不尽然。……一半个世纪来烈火般激烈斗争的锻炼,已将那极度重要的沉着品格烙印在他身上。……他精通哲学、熟谙往事,长于历史分析,足智多谋,谈吐机智而风趣。他对于情况的了解,特别是美国的情况,也包括我个人的背景,了如指掌,简直令人吃惊。他的一言一行几乎都是有明确目的的。他的言论和行动都反映出他内心的紧张状态,正如他所强调的,他关心的是八亿人民无穷无尽的日常问题;也表明他要努力保持下一代人的意识形态信仰。”
“我生平所遇到的两三个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中,周恩来是其中之一。他温文儒雅,耐心无尽,聪慧过人,机巧敏捷,他在我们讨论之际,轻而易举地就点破了我们新关系的实质,似乎除此之外别无明智的选择。”“我很欣赏周恩来的杰出品格。除戴高乐以外,我不曾遇到一个领导人像他那样熟悉世界大事。他对事物了解之详细是惊人的。许多领导人利用细节来回避问题的复杂性,但周恩来有一种特别卓越的才能,他能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是一个为信仰而献身的理论家。他的信仰支持他度过了几十年的斗争生涯,并把一个热情的人锤炼成为一个我所遇见的最敏锐而又能对现实冷静估计的人物。”
基辛格讲了一个小插曲:1972年尼克松一行访华参观十三陵时,有关部门为使场面热闹些,在大冬天组织一些小孩子穿着花衣服在那里唱歌跳舞,一位美国记者在报道中对此提出疑问,认为这是事先安排的。周恩来知道后,当面向尼克松、基辛格等人表示道歉,并对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提出批评。这件事使基辛格对周恩来更加钦佩。他说:“我见过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但是没有人像周恩来那样,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不管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还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都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非常有魅力,非常通情达理。周恩来总是非常坦率地把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的意图向我表达出来。而且,周恩来明白,一旦要同某人达成协议的话,一定要以诚相待。所以,在同我们的交往中,从没有想到要损害我们的利益,如果我有什么建议,我总会向他去说,他不一定都会同意我的观点,但他始终会认真地听取我的意见,并予以答复。我认为,周恩来在中美建交史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功劳应该归他所有。周恩来教会了我很多中国事务的知识,他是我了解中国的第一个老师。”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今天,基辛格说:“很遗憾周恩来没能看到中国现在所发生的一切。他是一位伟大国家处于最艰难时期的总理,是他又把中国带回到了这个世界,他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先进的中国打下了基础。我相信,如果他能看到现在中国所发生的一切,他会非常高兴,因为这正是体现了他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