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陈嘉庚率南侨慰劳团回国,周恩来对他明确阐明中国共产党抗战的三大主张。陈嘉庚认为周恩来是国家栋梁,共产党的三大主张是“好主意。深得人心。”
陈嘉庚17岁到新加坡,先后经营多种工厂和航运业,其后主要从事橡胶园种植和橡胶制品业。1910年,他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资赞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前后,他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l 938年,陈嘉庚倡导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任主席,当年募款达1.6亿元以上,并组织司机和机工3000多人回囡为抗战服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陈嘉庚组织了新加坡抗战动员总会,动员华侨积极抗敌。
1940年,陈嘉庚带着一颗“随时随地都惦着祖国的赤诚的心”,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到了阔别19年的祖国,此行目的“一是向抗战军民致慰问之意,二是考察战时国内状况”。他首先在重庆考察了一个多月,结论足“无一项稍感满意,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合耳。”后来,他冲破重重阻挠到延安访问了8天,结论是“余观感之下.衷心无限兴奋,喜慰无可言喻,认为别有天地,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陈嘉庚在延安期间,会见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没能会见周恩来。虽然他对周恩来的高风亮节、出众才华和翩翩风度己略有所闻。周恩来呢,他又何尝不想与华侨领袖。陈嘉庚早日相会,但几度因故而失之交臂。不过陈嘉庚一生辉煌的爱国业绩,他事先已有了充分了解。机会不负有心人。当陈嘉庚访延归来,周恩来也从外地到渝。同年7月21日,两位伟人终于在重庆嘉陵招待所首次会见。喜悦之情,不言而喻。时值国难当头,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抗战救国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因此他们相互问候一阵之后.很快就将话题转入团结抗战方面。周恩来分析了国内抗战形势,陈嘉庚最盼望的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一致对外,最担心的是有人置国难而不顾,热衷于搞磨擦,甚至打内战。周恩来态度明确地对陈先生说:“国共合作是历史潮流。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三大主张。顽固派搞磨擦是不会得逞的!”延安之行的实地考察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会见,进一步坚定了陈嘉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和“最后胜利必属我”的信念。
时任新加坡《南洋商报》战时派驻国内记者张楚琨,曾在重庆分别采访过陈嘉庚和周恩来,记下第一手历史性的见闻。他回忆说:“周恩来与陈嘉庚相识.是陈嘉庚一生永不磨灭的记忆,是他们莫逆之交的开始。陈嘉庚主席崇敬周恩来先生,后来他对我说:周先生何等儒雅,何等英明,正是‘天欲堕,赖以柱其问’的国家栋梁!”
集美学校早期校友,抗战期间曾在重庆“中央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工作的陈乃昌也回忆说:“嘉庚先生说,中国共产党主张‘团结、抗战、进步’是个好主意,深得人心。他为此无限兴奋。他希望国共两党,以救亡御侮为前提,勿再有‘加油加醋’的举动,那么以我国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华侨之资,加以国民觉悟程度日高,日寇决不能亡我,最后胜利殊无问题。”
周恩来与陈嘉庚在重庆首次相会后,周恩来对人谈起他的感想说:“我和陈先生初次见面,他是很爱国、很公正的,中央早已认识他的可贵的民族气节,洞察他l939年4月12日代表南洋华侨致电蒋介石‘蒋委座容汪逆以及党羽逍遥法外,实南洋八百万华侨侨胞所莫解’,认为终有一天会弄清蒋介石的假抗日真反共。目前陈先生还在继续考察,回到南洋,必然会展开新的正义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