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驻西柏坡30周年纪念活动,中央第一次派出了薄一波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会议,活动搞得隆重而又热烈。之后,每年都有数十万干部群众到这里参观,并且经常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这里学习考察,人们在这里追寻历史,怀念光荣,展望未来。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上,大概还没有哪个村庄能像西柏坡这样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深情关注,并亲临这里;还没有哪个村庄能像西柏坡这样让所有年轻和不年轻的参观者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成功地把“西柏坡精神”书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镌刻在了亿万人民的心中。
土地改革——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1945年,毛泽东和他的政权同样遇到和蒋介石一样的挑战。一方面是抗战胜利后建什么样国家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国农民日益增长的对于土地的要求。Ë给予了他们土地,Ë就赢得了中国的农民,此时的真理就这么简单。于是,毛泽东一面在军事上与蒋介石开始了斗智斗勇,一方面酝酿在有四亿多人口的大土地上掀起一个“土改风暴”。
“三委分工”后,毛泽东给中央工委指定了三项任务:将全国土地会议开好;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将财经办事处建立起来。毛泽东在电报中说“三件事”,这显然是一种举重若轻的提法。第一,实行土地改革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夺取革命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虽然有在中央苏区进行土地革命的经验,并在解放战争开始就作出了进行土改的“五四指示”,但由于过去的经验存在太多偏颇,现实的土改中还存在“左”、“右”倾向,且普遍存在运动不彻底的问题,如果不下大力解决这些问题,则很难保障解放区的稳定,很难推进军事上的胜利,就更不要说号召全国的老百姓和我们一同起来革命了。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共产党人的共识,当时,毛泽东正在陕北的沟沟岔岔里和胡宗南的军队打“蘑菇仗”,因此,在西柏坡召开一个全国性的土地会议的重任就落在了中央工委的肩上。第二,解决晋察冀的军事问题同样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这不仅因为当时的华北野战军刚组建不久,战斗力很弱,缺乏打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更是由于晋察冀连结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真正的所谓“兵家必争之地”。这其间还有一层意思,只有将这里的军事问题解决好,将这块地盘夺下来,巩固住,也就为我党把大决战的指挥中心放在这里创造了条件。朱总司令深知此间利害,多次亲赴前线考察,指导部队建设,帮助解决问题,总结战役经验,曾有几次在前方遇险的经历,被远在陕北转战的毛泽东得知,很为他的安全担心,忙连电催促使人劝回中央工委驻地。第三,建立华北财经办事处,同样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当时的华北地区主要包括五台、太行、晋绥、华东等根据地,随战争进程已逐渐连成一片,建立统一的财政经济体制,对于发展生产、规范税收、改革币制、促进物流,为支持长期战争奠定物资基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董必武同志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召集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中央规定的任务,还为此后华北人民政府的建立作好了准备,为创建统一的中央财政金融体系积累了经验。
斗地主(平山籍摄影家齐观山摄)
这三件事中,“土地改革”的分量显然重得多。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土地问题之于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刘少奇受中共中央的委托,直接领导了全国解放区的土改工作。他深知搞好土改对于解放战争胜利的作用,因此,在撤离延安移驻西柏坡途中,他就认真研究了我党在以往土地革命中的经验教训,又结合在晋绥地区的沿途考察提出指导运动的几项原则,一是要普遍开展群众运动,二是由典型引导形成自发的潮流,三是使党员干部接受土改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