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战斗共达500多次。八年中,这个仅有20万人口的山区县,共有9万多人参军参战,而日军“扫荡”制造的惨案也多达30多起,14000人被杀。该县在晋察冀的历史上有两项至高无上的荣誉,都是聂荣臻元帅亲自授予的:一是他亲自颁发嘉奖给战功卓著的“平山团”,并命名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从此,八路军、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的称谓一直延用至今;一是他将“子弟兵母亲”的荣誉称号授予了平山县一名普通劳动妇女戎冠秀。“戎妈妈”以救护八路军伤病员和积极支援前线而闻名全国,她后来曾受到毛泽东主席14次接见。
太行山
解放战争开始以后,聂荣臻率晋察冀党政军机关由张家口撤回阜平。1947年春季,刘少奇、朱德带领中央工委先头部队渡过黄河穿越晋绥抵达晋察冀的时候,聂荣臻正在平山县的封城指挥正太战役,刘、朱遂赶赴平山与聂汇合并协商为中央机关选址问题。根据刘少奇提出的选址条件:在山区,但不能在深山区,既要交通便利,又要适合隐蔽,要考虑将来指挥决战的需要。聂荣臻便主动建议在平山县滹沱河沿岸的岗南至东黄泥一带选址。
《聂荣臻回忆录》曾记述了他在抗战初期率部进入平山刚接触滹沱河一带的印象:“当我们冲破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走上东、西黄泥的大山,放眼望去——嘿!滹沱河两岸的稻谷一片金黄,在微风中•着波浪。我对他们说:‘你们看,这真是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啊。’”边区初创时,依凭的都是连绵不绝的大山,但部队粮草缺乏却影响了生存和战斗,乍看到10多万亩良田展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又怎能不使这位在敌后战斗的将军眼前一亮!现在,他决心用这块经营了10年的宝地,将中央留在晋察冀,在这里指挥解放全中国的最后决战。
中央机关在解放战争中的这次选址,也经历了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战事爆发初期,中央曾计划向承德、张家口一带转移,旋即因蒋军进攻而流产,此次由刘、朱率工委进入晋察冀,也抱有视具体情况再向晋冀鲁豫转进的打算。当下,经聂荣臻极力挽留,由工委电告中央同意,留在平山县的大方案才初步确定下来。刘、朱又派身边工作人员在聂司令员一位副官导引下,策马沿滹沱河从郭苏至西黄泥实地考察了一趟,并绘制成一幅草图,以进一步研究选址问题。标注在图的村子自东向西主要有郭苏、夹峪、陈家峪、东柏坡、西柏坡、北庄、南庄、洪子店、东黄泥、西黄泥等。从人口规模来看,除东、西柏坡不足百户外,其余村庄都在千户左右,甩在两头的洪子店、郭苏,以及再向下游的岗南等地,都是晋冀沟通的山口重镇,不仅人口稠密,而且每逢集日都是商贾云聚,物流繁华,物资供应十分方便。之所以最后选择西柏坡,除因其位置适中外,隐蔽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央工委的大队人马陆续赶到,全都在这一带的老百姓家号了房子安顿下来。西柏坡村东头的几户民宅,在前几年的日军“扫荡”中全被烧成了废墟,虽是断壁残垣,但基础还很牢固。工委在征得房主同意后,对其进行了集中恢复整理,空旷处添加了几座建筑,靠坡根开造了几孔窑洞,后来又逐步打起围墙,形成了一个整体的院落。这个堪称是村中村的大院,先是由中央工委的几位领导同志和一些工作人员居住办公,对外称作“工人大学”,一年后的大决战中,就成了同国民党一争天下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指挥部。
1945年8月,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从照片上看,双方显得都很平和和自信,蒋先生自恃有美国人的支持,有庞大的军队和武器,心里想的是怎样消灭共产党和解放军。毛泽东不温不火,神态自然,但内心里也翻滚着波浪。仗打起来了,五年后,蒋先生输了,有人把这个回合的斗争叫“较量。”
《叶子龙回忆录》中这样记述了毛泽东初到西柏坡的情况:“到西柏坡的第二天,毛泽东散步登上了柏坡岭,坐在一块石头上,用手里的木棍指着山下说道:‘西柏坡果然是个好地方,这个总指挥部选得好!’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对平山留下了印象。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有个著名的抗日模范县——平山县。由该县农家子弟组成的平山团能打善战,后被调到了延安担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