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在中国大地上盘根错节的封建制度的根基,使长期遭受地主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的农民大众翻身做了主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仅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而且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创造出了过去中国任何政党都不曾有过的丰功伟绩。”
早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一位美国人发表评论说:“新发布的《土地法大纲》在1946年至1950年中国内战期间,恰如林肯的《黑奴解放宣言》在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这其中的评价确实中肯,但针对中国的悠久历史和较复杂的近现代国情,每当走进西柏坡,人们也总是会有一些更深刻的感悟:其一,中国封建制度延续近三千年,农民的土地要求一直未得妥善解决,其间的无数次农民革命最终都做了地主贵族们改朝换代的工具,因此,族群仇杀周而复始绵延不断,幸而由共产党人力主公道刨根究底,使广大农民翻身做主。其二,进入近现代以来,封建制度已在世界范围内被机器生产摧毁,并在大部分地区逐步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取代,在中国仍顽固残存的封建制度已形成导致国家落后挨打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实施的土地改革便正是使国家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开端。其三,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在1924年写下“耕者有其田”的纲领,并在这一旗帜引导下开始了革命军队的联合北伐。后来,蒋介石因出于反对共产党的需要,全然站在维护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只是把“土地改革”当作一种漂亮的口号,压着拖着拒不施行,直到失去大陆的执政地位,从1950年—1953年间,才在台湾岛认认真真地搞起了“土改”,由“国家”将土地用购买的形式收购,再分配给农民,使台湾占人口基数绝大部分比例的农民得以稳定,也实施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使“蒋家王朝”在台湾岛站稳了脚跟。蒋先生虽然一贯对毛先生的做法“不屑”,但这一次却是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回学生,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大决战——了却整个民族一百多年的夙愿
很多人到西柏坡参观,看到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心灵受到强烈震憾的同时,总免不了发表评论,往往有人会说:其实蒋介石那会儿早就不行了,兵败如山倒嘛。言外之意,似乎大决战是轻而易举的。但历史是沉重的,人们相信,不论哪一个政权都不会老老实实地束手待毙,拱手让出江山。毕竟时光已过去了近60年,人们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也是一个事实,但对于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这一重大事件,每一个共产党人和共和国的年轻人都是不应该忘记的。
在内战初期,与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相比,共产党人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双方兵力的对比是1:3.38。蒋介石有一支武装到牙齿的500万人的庞大军队,我军仅有120多万人。武器装备五花八门,只有一部分武器是抗战八年从日本人手中缴获的,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土枪、土炮和大刀,且没有自己的武器制造业和武器采购供应来源。更没有海空军。国民党正规军约有1/4全是美式装备,还有一半以上是接受100万受降日军的崭新武器。1/4是混合装备及大量的大炮、坦克、战机、舰艇。蒋介石还控制着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控制着全国76%的土地和71%的人口,控制着几乎全部的现代工业,还有相当规模的军火工业以及源源不断的美援,双方的力量对比极其悬殊,仗一打起来,优劣似乎也很明显。所以大权在手、重兵在握、“踌躇满志”的蒋介石早就不耐烦坐在歌乐山上和毛泽东“谈判”了,双方签订的“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就打响了内战第一枪,并且气势汹汹,声称“三至五个月消灭中共军队。”
“刘邓大军”是一种力量,一个品牌,一个团结的象征,一个战无不胜的武装集团。抗日战争初期,九千人进涉县,到解放战争挺进大别山时,30万人出太行。河北是“刘邓大军”的发源地、成长地。
战争从1946年6月全面爆发。我们将这其后的一年称作人民自卫战争,经过一年的积极防御,粉碎了敌人关于“三至六个月使解放区成为历史”的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