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身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美国和加拿大享有崇高声誉的胸外科专家、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放弃在本国的优裕生活、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先后两次到平山,组建晋察冀军区军院,积极抢救八路军伤病员,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平山这块红色的革命沃土上留下了短暂而光辉的一页。
1938年6月17日,白求恩从延安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山西省五台县的金刚库村,随后又来到该县的松岩口村。在那里,他亲自领导创建了军区的第一所模范医院。医院建起之后,白求恩又带领医疗队•越太行山区的高山峻岭,经过平山县的王家坪、合河口,到达四分区后方医院龙窝村。在这里,白求恩为60多名伤病员做了治疗手术,认真检查了这个医院的医疗工作。之后,过小觉于10月22日到达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洪子店。在洪子店,白求恩参加了群众反扫荡胜利庆祝大会,深入到群众当中搜集我抗日军民的具体事迹,并向当时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同志提出了好多的工作建议和意见。
当时,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医院已经从山西省五台县松岩口迁到了平山县观音堂乡花木村。花木村是平山西部的一个小山村,重山环抱,山上树木茂密成林,地形极为隐蔽,容易躲避日寇的扫荡袭击,非常有利于伤员养病疗伤。这个时期,白求恩曾先后两次到花木村为伤员做手术。当时 就住在村民张万红家里。今年春天笔者来到了花木村,看到当年白求恩所住的房屋仍在。这是一处完整的四合院。三大间北正房,东、西、南三面厢房,南厢房带过道,门朝东开,门前是一条小路,门上刻着“平为福”三个字。院内六级台阶都用长条石板砌成,正房是典型的青瓦人字形屋顶,屋内地面也用平板石铺就,足可见当时房东主人生活的殷实。据村里老人讲,白求恩在花木村曾住过一个月之久。在救治伤病员的同时,也热心为村民们看病。现任村支书张四小回忆,他母亲当年胸部长了个大瘤子,当时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连吃饭都不能保证,哪有钱买药看病,再加上花木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药,所以只好硬撑着。白求恩来了以后,就为她打了麻药,开刀做了手术,做过两次以后就全好了。另外,还有个村民叫张喜红,40多岁,起了浮皮疮,浑身又痒又痛。白求恩大夫抽空给他打了一针,结果也没有再犯过。至今说起来,他们都是十分钦佩的口气。白求恩以他实实在在的行动阐释了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体现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白求恩给小八路看病
那个时期,白求恩一直辗转于军分区医院所在的各村,积极为伤员治病疗伤。由于当时环境恶劣,缺医少药,不少重伤员因抢救无效死亡。从38年至42年近5年时间里,花木村军区医院前后共收治了平山、五台、灵寿、阜平等抗日战场转移下来的近5000名伤病员,其中700多名重伤员在医院死去。他们的忠骨,全部埋葬在花木村周围的四道山沟里,村里一位老人对我们说:“当时,村子四面几道沟的山脚下,到处都是坟。”这些死去的革命烈士,全都没有留下籍贯和姓名,成了真正的无名英雄。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平山县委、县政府专门在村东为这些烈士树立了纪念碑,详细记载了这些光荣的革命事迹。
在花木村,白求恩还曾为2名日本战俘做过手术,其中一名是日军的高级军官。白求恩在为他们做过手术后,还特意同他们照了相。1938年11月2日,白求恩在常峪村给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写报告说:“……我于10月27日离开花木前,为这两名战俘和林大夫等拍摄了一张合影,林大夫穿着医务人员的长罩衫,上饰红十字和八路军袖章。我本人也和他们一起照了相。建议为该两战俘派去一日文译员,要他们写信给日本亲属,附寄上述照片。另需在印发他们的家信和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