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位摄影家,就等于是重新发现了一段历史。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寂,革命摄影家沙飞又带着他心爱的照相机回到了石家庄,回到了平山——他洒下汗水和热血、赢得尊敬和光荣的土地。随着电视文献纪录片《沙飞与石家庄》的播出,沙飞又回到了石家庄,回到了平山人民心中。
我们背着沉重的拍摄器材,跋涉在平山的山间小路、村庄农舍之中,艰辛地寻访着沙飞和他的战友们留下的足迹,所到之处,老乡们畅谈着几十年前沙飞给他们拍片子的故事,回忆着画报社住在村子里的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我们不禁对着蓝天说,沙飞你听见了吗?我们好像听到遥远的地方回应说,我听见了;我们又对着大山说,沙飞你听见了吗?大山传来回声,我听见了……
革命老区平山,在沙飞革命摄影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军第一个摄影机构在这里成立,解放区第一次影展在这里举办,《晋察冀画报》在此创刊,《送郎上战场》等经典名作在此拍摄。
1942年7月,《晋察冀画报》在平山县宅北碾盘沟创刊,沙飞为画报社主任。
历史虽已逝去,然而,沙飞的战友和后人并没有忘记这块红色热土,他们多次来平山考察走访,征集革命文物,并为老区人民捐资助学,续写了沙飞与平山的摄影情缘。
在蛟潭庄,沙飞创办了人民军队第一个摄影机构,举办了解放区第一个摄影展
可以说,没有沙飞,石家庄和平山不可能成为解放区抗战摄影的发端之地;而没有抗战军民的英雄业绩,没有革命老区这片红色摄影的沃土和摇篮,沙飞也不可能成就他作为中国抗战摄影第一人的历史地位。
1938年9月,沙飞作为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奔赴抗日前线平型关采访。八路军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风貌给沙飞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年12月,沙飞再赴八路军115师采访期间,要求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在百忙之中接见了他,批准了他参军的要求,并任命沙飞为我军第一个专职摄影记者。1939年2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正式成立,这是人民军队的第一个摄影机构,沙飞任科长,罗光达是摄影记者。当时重大战斗和重要活动,都通知新闻摄影记者参加。当时的八路军战士不明白沙飞手里拿的黑匣子是做什么的,可后来他们在《晋察冀画报》上看到自己被印刷在纸上的形象之后,非常激动,特意为沙飞编了一段顺口溜:“南蛮子,瘦个子,腰里挎个黑匣子,他为军民留影子。留影子,洗片子,军民看了照片子,齐心抗日打鬼子。”
在抗日前线,沙飞以全部身心投入了他所热爱的革命拍摄事业。沙飞的战友罗光达回忆:沙飞当时就有肺结核,还比较重,他把芥茉包在布里,用热毛巾敷肺部,带病坚持工作。1939年春节,我们在河北蛟潭庄搞边区第一次摄影展览,照片在大庙的墙上挂起来。老百姓们看到缴获敌军的战利品,高兴地数着几门炮、多少支枪、多少匹大洋马,“山沟里来了照相的”,顷刻间便传开了。附近村镇的群众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赶来参观。聂荣臻司令员到现场,听到群众议论,他兴奋地对沙飞说,形象宣传作用大,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照片。可惜照片太小。于是沙飞自己设计制造了一台土造日光放大机,把睡觉的房子布置成暗室,白天用被子挡住门窗,晒印相片,一张照片要放好长时间。聂荣臻看了说很好,要沙飞多放些,还让人带到延安去,向党中央报告胜利的喜讯。外宾来到晋察冀,就送他们这些照片,没有什么东西比战场上用生命换来的镜头再珍贵了。沙飞把拍摄的照片加以选择整理,洗印若干套并编写文字说明,送到延安、重庆,甚至寄到国外。毛泽东1939年3月18日在给聂荣臻的信中提到:“送我的一本照片……正传观各同志。”
对外发稿和巡回展览成为沙飞领导的新闻摄影科两项经常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