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柏坡
西柏坡坐落于冀西太行山东麓的平山县境内,原是个不足百十来户人家的小山村。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共和国的一代开国元勋们曾在这里指点天下,运筹帷幄,统领百万军民与反动势力进行决战。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拥有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这个小山村最终也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战争的解密固然需要耐心,而唯有岁月的淘洗也才能留住更多的真实。我曾经有在西柏坡工作的经历。其间,接触了大量的人和事,在这座巨大的历史宝库中,我为它的厚重和辉煌叹为观止,也曾为它的平凡和不平凡震撼。我终于悄悄地走近了它,小心翼翼地探索它、研究它,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西柏坡精神的真理之光仍然熠熠生辉,并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西柏坡经验为我们治国、治党、治军、治政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食粮和宝贵的借鉴,在这世纪之交,让我们站在高山之巅,纵观风云变幻,回顾和领悟这段历史吧!
西柏坡——由历史搭建的最理想的农村指挥所
在中华民国时期出版的地图上是找不到西柏坡的,它所在的平山县像这样的小村庄有六七百个,如果加上比它更小的自然庄,数目还能翻一番。平山县西部是太行山深山区,与山西省盂县、五台县接壤,北部与阜平县交界,往这两个方向虽都有便道相通,说起来还是比较偏僻,比较隐蔽的;它的南部紧挨井陉煤矿,同石太线仅一山之隔,向东则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从县城至石门(石家庄)不足百里。发源于北岳恒山的滹沱河由晋入冀,自西向东,在县内蜿蜒300余里,沿岸留下10多万亩稻麦交熟的滩淤地,并汇入12条支流河,那气势就很大了。西柏坡就坐落在滹沱河冲出太行的山口处,后来有许多人的回忆文章都说是在“一个马蹄形的山弯里”。
在太行山区一个普遍的小山村里,在这一间间土屋泥顶的房子里,诞生了伟大的思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西柏坡所处的滹沱河沿线,在中国历史上是南北纷争的古战场。自春秋战国前期,鲜卑族部落由陕北肤施南迁至这一带建立中山国开始,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其间几千年,你争我夺,兵戈相残,从未止息。20世纪初,世界列强纠合的“八国联军”攻入京津,亦曾南下至平山县城大肆掳掠;其后的晋奉之战,这里是主战场;蒋冯阎中原大战,这里又是晋军的屯兵区;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中,又血雨腥风地打了整整八年!今天,我们或许可以透过这平山县西柏坡地区的“间史”,去俯瞰人民解放战争对于中国社会的伟大转折。
平山县在大革命失败后就出现了第一批中共党员,不久,就在中共北方局直接领导下,组建起一支红军游击队。在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和其后由陕北渡黄河进行东征的过程中,游击队都在北方局的授意下打出“红军抗日先遣队”的旗号,展开军事行动进行战略配合。全国抗战爆发前夕,平山的党员人数共有700多名,有人说,这个数字占到了当时河北省全省党员总数的五分之一。1937年10月,八路军向华北挺进,在西柏坡一带建立根据地,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平山县就为部队输入了两个团的兵力。抗战初期八路军仅有的三个主力师,120师、129师和115师都曾在平山得到兵员和物资的补充。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在平山战斗生活的八路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的有3人,大将3人,上将17人,中将34人,少将75人。在其后的八年中,晋察冀的党政军机关、学校、医院、部队、剧社等曾在平山长期战斗和驻扎,聂荣臻亲率其军区司令部在西柏坡附近与日军周旋了3年多。红军长征中因坚持每天写日记而享誉全军的“红军秀才”萧锋将军,时任四分区五团政委、团长,他一直在平山战斗了7年,据《萧锋日记》记载,五团在这期间经历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