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人格上,周恩来敌我分明、是非分明、坚持原则、立场坚定。他认为,革命者首先要分清敌、我、友。早在1922年就提出了一定要认清“敌我双方的情势”,1924年又指出:“革命是无疑而确定了!但我们须看清我们的敌人和我们革命的势力究竟何在,且谁又是我们真实的友人。”一是他对敌人痛恨,与之作坚决地斗争。无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悬赏缉拿,还是江青当面说“我们中央文革不出面保你,你周总理也会被打倒”的威胁,他都镇定自若,不为所动。他说:“搞全面材料也行,向我提抗议、刷大字报也行,我不怕打倒,干了几十年还伯这个?”表现了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政治品质。二是他对人民热爱,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披肝沥胆在所不辞。他手术后还没下手术台就把有关医院的领导同志找来,要求他们“现在就去”为云南锡矿工人治疗肺癌,他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让医生“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直到死都在为别人着想。三是对民主党派人士和进步朋友,他始终忠实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方面保护他们的安全、健康,虚心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建议而成为“净友”。对此,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深有感受,她说:“共产党做事让我佩服”,“我从周总理身上看到一种真正高尚无私的人格。他实在称得上世上的表率、楷模。……使我由信上帝变成信共产党。要说真有上帝,那么他就是我心中的上帝!”四是对自己,他一生都甘当配角和助手,从不争个人权力和地位,他多次说:“我只能作毛主席的助手,在毛主席领导下做具体工作”,表现了崇高的政治人格。周恩来把政治名誉、政治人格看成“人生第二生命”,当恶势力颠倒黑白、信口雌黄忍无可忍时,他奋起捍卫自己的政治名誉和政治人格。江青等人在“批林批孔”中借所谓“伍豪启事”问题大批“投降派”,周恩来进入手术室前,在他关于这个问题的报告稿上亲笔签上自己的名字,大声说:“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他之所以如此抗争,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关系他的政治生命和政治人格的大问题。
(二)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
个体的道德人格受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性质的制约,其内容和境界是不同的,一般分为自私自利的道德人格、先公后私的道德人格和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三种境界。从总体上说,“自私自利”是私有制的产物,是剥削阶级的道德人格,而“公而忘私”与“大公无私”一样,则是无产阶级道德人格的理想境界。周恩来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特质,是人类社会道德人格的最高类型和最高境界,人们对此几乎没有争议,是各种不同社会成员的共识。
在道德人格上,周恩来对自己要求高、责备严。他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不允许自己发生一丁点儿道德污点和失误。漏交了一杯茶钱、少交了一餐饭钱,他都要补交;机关部门趁他外出的机会维修了破旧的住房,他回来后三番五次作检讨;侄女按正常手续当了兵,他动员劝说脱下军装返回内蒙草原。至于工作中发生某些失误包括部属的失误,他都主动承担责任,反复检讨自己;而在他主持下取得的成就,他却全部归功于党和人民,认为“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丝毫不谈自己的作用。他忘我无私、奉献一切,认为“只要于共产主义将来的发展有利,一切全可牺牲”。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日夜操劳,甚至几天几夜不休息,争取多做一分钟工作。他把自己的休息时间、身体健康和生命,奉献给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邓小平说:“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十二小时,有时在十六小时以上,一生如此。”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周恩来道德人格的核心。他的一切奋斗和努力都为着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富裕幸福,他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体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凡是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事,再小的事在他心里也是大事,想方设法给以解决。他为一个地区的盐每斤比别处贵一分钱而要求有关部门解决群众吃盐问题;他听说延安地区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时难过地流下眼泪,检讨自己“对延安工作关照不够”。他说:“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这样……精神境界就会高尚。”周恩来就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道德境界高尚的人。
(三)坚韧稳定的心理人格
心理人格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心理品质的统一和稳定的心理模式。周恩来久经各种环境、各种斗争的锻炼,他的心理人格是坚韧稳定的,表现了优秀的心理品质。一是他有坚韧顽强的意志,为真理而斗争百折不挠。周恩来一生遇到无数艰难险阻和挫折甚至失败,都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努力去战胜困难、奋勇前进。他说:“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 “经过大革命和白色恐怖的锻炼,坚定了我对革命的信心和决心。我做工作没有灰心过,在敌人公开压迫下没有胆怯过。”在“文化大革命”中更是苦撑危局,不屈不挠地同林彪、“四人帮”周旋和斗争,维护了党的统一。二是他情绪乐观、稳定,持之以恒。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素质,受一定事物和环境的影响,有较大的情景性和不稳定性,往往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周恩来的文化教养及思想修养深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磨炼,形成了以稳定和乐观为特点的情绪品质。工作顺利不喜形于色,遇到困难不丧失信心,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稳定的情绪,坚信自己事业的正义性,用平常心态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对待一切问题。三是他性格的主导方面是“忠厚,诚实,耐心和热情”,“天性富于调合性”,“求真的心又极盛”,同时又具有果断、强干的一面。特别是在成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之后,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激烈的斗争使他逐步养成了既敦厚温和又精明强干、既忍让谦虚又坚持原则、既戒慎恐惧又坚定果敢等对立统一的性格模式,这是他对事物成熟的惯常的性格、行为方式,是在性格品质和行为方式上长期进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训练的结果。恩格斯指出:“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周恩来是“怎样做”的呢?那就是他所说的:“在斗争上,我们要不失立场,但不争名位与形式;我们要坚持原则,但方法要机动灵活,以求达到成功;我们要争取时机,但不要操之过切,咄咄逼人。”这种对立统一的性格、行为模式,使他对复杂的斗争应付裕如,解决各种矛盾游刃有余。由此可见,把周恩来的性格品质单纯地归结为“调合”、“中庸”是不完全的。
(四)聪慧高超的智能人格
能力是个体胜任某项工作及活动并且影响其效率的特征。智能人格即个体的知识(智慧)和能力状况,是重要的人格特质。毛泽东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周恩来既在道德人格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又具有聪慧高超的智能人格特质,更显示其人格之崇高。
从1927年到1976年,周恩来处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集体中整整半个世纪,领导了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科技、教育、文艺等众多领域的工作,表现出了高超的领导才能。他做领导工作以德为先,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由此产生了德服天下的效应;他是人民的领袖,但他始终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公仆,与群众和谐共处、人格平等,甚至提出了“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充分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实现领导。周恩来对人格的差别性有深刻的认识,认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们的智慧、才能、性格各有不同,相互之间有时是有矛盾的”。但他善于团结协调、求同存异,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为共同的目标协调工作,是善于解决难题、排解纷争的大师。尤其是他作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在工作中既能统驭全局,又能抓住中心,把二者辩证地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突出重点、照顾一般。他高超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达到了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程度。
周恩来的才能与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超的能力来自渊博的知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动力,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知识又不断转化为能力。知识和能力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他聪慧高超的智能人格特质。
(五)崇尚新美的审美人格
过去人们很少把审美与人格联系起来,很少把审美人格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其实,“美和道德是亲姐妹”,美、丑与人格密不可分。个体人格既是政治、道德、心理等价值主体,同时也是美的价值主体。不同的个体人格中总是内化着不同的美丑因素,并且必然通过他的审美意识、审美评价和审美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审美人格以及或美或丑的价值过程,从而推进或者阻碍美的事物的发展。
周恩来提出:“文艺修养和一个人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是很有关系的。”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修养很深,美渗透进他的思想、性格和行为,形成了崇尚新美的审美人格特质。在审美意识和审美实践中,他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正确地对事物作出美的评价,勇敢地支持和保护一切新美的事物、新美的人,同时也就鲜明地表现了他的人格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