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定陆军讲武堂的优等生
当时,中国北方工业不发达,工厂较少,在将要毕业的时候,同学们都在考虑就业出路的问题。韩振纪很想继续升学深造,但是家里大伯把钱管得很紧,不打算继续供韩振纪读书,只想把钱用来供自己的儿子读书。后来,韩振纪大伯的儿子去北平上了大学。《韩振纪历史思想自传》:
毕业后怎么办,谋职业无着落,升学家庭是否供给,适值保定陆军讲武堂招生,有些同学与军队有关系,准备报考。我思想也倾向于这方面,于1924年由甲种工业学校毕业,考入讲武堂。
清末袁世凯建新军,开办各级军事学校,培养新式军事人才,其中就有讲武堂。据《北洋陆军史料》中的《陆军行政纪要》、《陆军统计报告书》等档案卷宗,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军事管理部门有:参谋本部、陆军部、陆军训练总监、将军府(资深参军,副官)。教育机构有陆军大学、军官学校、讲武堂及陆军步兵专门学校、骑兵专门学校、陆军野战炮兵实施学校等十几所。其中,参谋本部辖陆军大学,专司高等军官及参谋人员教育;陆军训练总监辖陆军军官学校等4所。军官学校筹备时设在京师,后来迁往保定,教育程度为初等军官,学期先为一年、后改为一年半;陆军部辖讲武堂。
关于民国初年陆军讲武堂的情况,在《陆军统计报告书》卷中有《陆军讲武堂概况》,抄录如下:
沿革:陆军讲武堂于民国四年十月设立,当即考取学员一百八十五员,于五年二月开学至十二月毕业,合格者一百二十三员,毕业后择优充堂内职教各员。 系统:陆军讲武堂直隶于陆军部。 编制:按暂时编制附表于后(略)。人员补充方法,职教各员呈由陆军部派充,学员则由部内差遣候差各员考取。 民国四年十月成立。设置京师。 职掌:专司教授陆军军官补习学术人员。 经费:全年支出概数约十万零二千四百余元,由陆军部支领。 学员毕业总数:计一百二十三员。毕业后之办法,依考试成绩之次序,由部陆军部注册存记,遇军队有相当缺额时与各师旅应升人员轮次补充。 学期:原定十个月毕业,嗣改为半年一期学期,满三学期毕业。 教育之程度:分甲乙二级,甲级系按照军官学校程度并参加陆军大学及日本炮工学校课程,乙级系按照军官学校程度。
《陆军统计报告书》卷中附有《陆军讲武堂课目》等文件,在该卷其他文件中还有陆军讲武堂时已办起开学,并按期报领经费事项的记载。最初,陆军讲武堂是军官进修性质,教育程度与军官学校同等。
军官学校初设置于京师,后移至京畿直隶保定,又称保定军官学校。军阀混战,中央政权更迭,1923年7至8月间,保定军官学校大院内的驻军发生兵乱,部分建筑物被焚,再加上官员无能、派系之争等原因,保定军官学校元气大伤,先后两次停办。当时,掌握政权的直隶军阀曹锟、吴佩孚把陆军讲武堂迁往保定,在原保定军官学校院内公开招生办学,改称直隶陆军讲武堂,后称为保定陆军讲武堂,其教学性质亦发生变化,参照日本士官学校,分步、骑、炮、工科。
这里原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关帝庙,后改为军校,军校被毁后仍有大小教场、靶场和一些仿照日本士官学校建造的课堂、宿舍。如今,原保定军官学校的操场已被改建成为一个相当宽阔的广场,当地还办起了保定军官学校纪念馆。
1924年5月,韩振纪在街上看见讲武堂的招生广告,上面写着:保定陆军讲武堂以培养初级军官为目的;凡年满18岁未满25岁,初中以上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身体强健、无不良嗜好的青年皆可报考;一经录取入伍后,服装、伙食均由公家供给,每月按士兵待遇发给薪饷;一年半毕业,以少尉军官任用。
韩振纪面目清秀,身材中等偏高,体格壮实,儒雅朴实,给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他的体查合格,一篇策论写得思路清晰、文字通畅、观点新颖、阐述周密,三试成绩均排在前几名,顺利进入讲武堂步兵科学习军事。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重要转折。
讲武堂管理严格,入学后不久还要进行复试,复试成绩不好的要被退学,同时还要“品查”即品德审查,发现抽大烟的也要退学。韩振纪的复试和“品查”的成绩仍然很好,他是经过正式考试进来的,入学前又有甲种工业学校毕业的学历,因此被分配在步兵科第1班,一年半毕业。其他学历不够和通过上级关系介绍来的学生则被分配在第2班,先学习文化一年,然后再正式学习军事课一年半,两年半毕业。
韩振纪入学时,讲武堂的学生约有两百余人。堂长原是直系军队的旅长,教官中以日本士官学校毕业者居多,还有其他一些既有学识又有作战经验的老军官。
韩振纪在讲武堂接受的军事教育是很规范的。当时,一般军校和讲武堂的主要教学课目分为学科、术科。据《北洋陆军史•统率办事处档》记载,陆军讲武堂教学内容分为甲级、乙级,其中甲级全学期教育课目表如下:
甲级课目: 学科:战术学、军制学、战略学、兵器学、地形学、筑城学、交通学、输送学、演习计划、出师计划、作战计划、战史、要塞战术、兵战勤务、国际公法、外交史、兵棋。 术科:实地指挥、马术、剑术。 乙级课目:战术学、兵器学、交通学、地形学、筑城学、军队教育法、演习计划、军制学、陆军经理、国际公法、马学、兵棋。
讲武堂还讲授一些与军事有关的简单英语及日语,并按照民国教育施行方案,添授中国旧有武技,采用民国初期回族武术家马良(属于皖系军阀,曾官至中将)编写的《中华新武术》系列教材。其中有:《摔角科》、《拳脚科》、《棍术科》、《剑术科》。
讲武堂的生活比直隶甲种工业学校的时候好,衣服、被装按季发给,每月发给零用钱两块银元,伙食以高粱米、小米为主,也有大米、白面,每顿饭一菜一汤,肉类食品不多,基本营养有保证。
在讲武堂,官长规定,平常吃饭不得超过10分钟,到时间就吹哨,吃不完只好饿肚子。吃饭速度快,这种习惯在战争年代很重要。官长和学生一样,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晨5时起床、点名、跑步;7时吃早饭,然后出操、上课堂,午后上课堂、教练;晚6时吃晚饭,7时自习,9时点名就寝。讲武堂没有什么文娱活动,一天的学习安排得很紧张。
韩振纪从学习当一个士兵开始,夜间紧急集合、整理内务卫生、值勤、放哨等方面都表现不错。他勤奋努力,接受能力强,而且从小有武术功底,所以无论军事理论课学习、各种制式操练,还是野外演习,都取得了出色成绩。在进行劈刺、器械等训练时,由于他的动作准确,常被教官点名出列作示范。他的作战计划、实地指挥等课的成绩一直在班里保持前两名,骑马术是讲武堂的标兵,实弹射击成绩也十分出色。
讲武堂学生的生活管理十分严格,一律住校,除节假日外不准外出,平时一切行动都要符合规定。校内设有禁闭室,凡违规者关禁闭、罚跪或打戒尺,当时,这种体罚在军阀部队很常见。
韩振纪曾对子女讲过,有一次,班里组织强行军,学员负重30斤跑50里。有体质差的学生晕倒掉队,他在行军中帮助这个同学背背包,当即受到教官斥责,事后,他辗转反侧就是想不通,这种帮助同学的行为究竟有什么不对?
有个教官,在冯玉祥的部队当过团副,平时,他反复对学生们讲,冯玉祥部队军纪好,不扰民。这位教官读《圣经》,遇见老百姓,态度也比较和气,但是在训练中,他常常骂人,手中握着一条马鞭子,学生一有过错就打,有时把人打得皮开肉绽。对这种封建式的教学方法,韩振纪十分反感,他不明白,作为军人是要服从官长、遵守纪律,但打人是不是太落后、太野蛮了?这个教官的形象,使韩振纪对冯玉祥部队有了较深的负面印象。
讲武堂教学以实战需要为主,教官教授有关军事哲学、步兵机械化、游击战术、西方先进的军事制度和战术,以及新式武器配备等方面的知识,然后结合战斗实践让学生讨论、写文章。当时,在课堂讨论中,韩振纪曾提出:古人兵法不可照搬,亦不可弃,人之用术,术为人用。韩振纪还提出装甲车配合战术、使用新型化学炸药等方面的见解。
在保定陆军讲武堂,韩振纪接受了严格的军事教育,由一个有机械专业知识的青年,转变成为一个具备军事素养的职业军人。
在讲武堂学习时期的韩振纪,性情沉稳,遇事果敢,同学们总愿意找他拿主意,无形中他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领袖。可韩振纪本人却偏偏不爱出风头,凡是选个“榜样”什么的,他就总是想办法推掉。
韩振纪所在队中有个姓胡的学生,家里是个屠户。此人身材高大,体壮如牛,手上有些力气,一掌下去能拍碎两只山核桃。他见韩振纪在同学里的威信比自己高,便心生妒忌,有事没事总找韩振纪的麻烦。韩振纪也不同他计较,只是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有一天阵前演习,韩振纪按队长的命令撤下来,发现姓胡的紧紧跟在自己后边。这时,队长传话要韩振纪准备在队前示讲(总结体会),姓胡的故意用庞大的身躯挡在韩振纪前面。韩振纪见他屡屡没事找事,怒火冒了上来,便给他一句:“让开!”他恼羞成怒,伸手打过一拳。没想到这一拳打空,反倒被韩振纪踹到膝关节,浑身摇晃,只见韩振纪用肘部一托,才使得他没有摔倒在地。他领教了韩振纪的厉害,满脸羞愧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