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四川芦山2016年2月25日电(骆志勇)近日,芦山县委党史研究主任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创建“老区芦山红色历史”微信,与网友互动式学习讨论红色历史,传递历史正能量,助推芦山灾后重建,受到网友关注。
从不玩微信的人爱上微信
芦山灾后重建工作繁忙,身兼数职的芦山县委党研室主任骆志勇也不例外,手机除了接听和打电话以外,从来不“玩”手中的智能手机。但一次偶然的事件,却让他喜欢上了微信。在2015年市委党政办举办的浙江大学党政系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提升”培训班听课时,听到一位教授讲述了新津爆炸案发生后,一位十七、八岁的小女孩利用微信转发功能,在数分钟之内便召集了数百名志愿者到医院排队献血。这件事给他非常大的震惊。手机微信真有这么大的威力。他开始慢慢关注微信的力量。“共产党员”微信、“1237”微信虽然表面看来是一个十分严肃的平台,但里边的文章却很通俗易懂,让人乐于去读,他开始喜欢上了微信。
创建“老区芦山红色历史”微信平台
骆志勇一方面一直为怎样搭建一个党员干部群众党史教育互动交流平台而发愁,2014年8月,他与县智慧办合作,创建了芦山党史专题网,刊发转发党史经验和典型人物,为灾后重建提供经验借鉴和精神动力,但毕竟使用电脑的党员群众受限,更让他头痛的是不能形成互动交流平台,党史宣传教育功能大打折扣。2016年春节,他突然想到微信建群这个平台,将两者结合,采用“党史微信互联网+”的方式,虽然开始人数较少,但有好的东西,在群与群之间转发,瞬间便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区芦山红色历史”,群名想好了,终于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群。将喜欢芦山党史尤其是喜欢芦山红色历史的好友拉入微信,开始讨论一些话题。
让“微信死群”起死回生
微信建好了,但很快被网友反映是一个死群。原因除了转发“共产党员”微信或“大雅安”等一些信息笑话外,几乎无法将地方红色历史信息转上微信群,而且骆志勇除了晚上空时关注一下外,几乎没有发起什么话题。有一天,一位网友将人民网刊发的“芦山县:送红军年画、展革命遗址”手机新闻转到群里,并且责怪骆志勇建而不管。这让骆志勇的微信群又陷入了困境。骆志勇开始思索如何做活这微信群,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骆志勇找到了让群“起死回生”的窍门,自己每年在人民网、中红网、四川日报、雅安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或采访报道芦山红色历史的文章不计其数,直接在手机上百度工具上搜索即可在手机上实现图文的转发,以此发起话题,便能起到相关作用。于是有血有肉的党史微信互动宣传阵地便迅速建起来了。有骆志勇自己转发的,有网友转发的,有提出建议意见的,充满正能量的“老区芦山红色历史” 微信群终于走入正轨,发挥作用了。下一步,骆志勇计划着怎样利用这个群,运用历史服务现实,以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让芦山群众学历史、看主流,助推灾后重建,造福老区芦山同,造福子孙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