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40年11月,江北军政干校、苏北抗日军政学校与八路军第5纵队的教导队合并,成立“抗大”5分校,校址在苏北盐城孔庙附近。1941年6月初,洪学智率领“抗大”总校华中大队到达盐城(原晋东南另有一个“抗大”华中派遣大队到豫皖苏)并入“抗大”5分校。陈毅兼任5分校校长,冯定副校长分管教学,洪学智副校长分管行政兼管军事教学。赖传珠不再兼任副校长。
一、“决任命韩振纪为抗大5分校校长”
1941年7月,日寇对盐阜地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抗大”5分校与军供给部、财经委员会、卫生部一起,转移到盐东县盘湾、龙王庙一带。1941年9月,5分校除了前往苏中的第3大队两个队未归还建制外,全部回到靠近军部的阜宁王桥口、硕集休整,恢复教学。
《赖传珠将军日记》记述:“8月12日,催促韩(振纪)部长速回。”第二天,韩振纪赶回军部,与赖传珠等谈关于军工部人员分配问题,其中也包括他本人的工作变动。
这一时期,陈毅代军长曾经想把2师的班子变动一下,罗炳辉任新四军参谋长,韩振纪任军司令部参谋处长,同时让赖传珠到3师工作,但此计划未能实现。刘少奇同志对韩振纪的工作有了新的安排。 《赖传珠将军日记》摘录:
8月14日,得政委复信云,韩(振纪)南去任校长,洪学智任盐阜军区司令员,冯定任政委。 8月15日,上午找韩(振纪)部长谈去抗大工作事,请吃饭欢送。
这里,《赖传珠将军日记》所说的政委即为刘少奇,“请吃饭欢送”说明韩振纪任“抗大”5分校校长此事已定。同时,军部还要韩振纪去执行一项任务。《赖传珠将军日记》记述:
8月16日,半晴半阴。晨起送韩振纪部长、外国友人(郭西浦)到1师去。 8月17日,开各级首长会议,讨论如何应敌扫荡问题及部队编制等。令韩(振纪)送干部至2旅后,即返军部另有任务。 8月22日,抗大1个大队已到达3师。讨论将韦国清调任7旅旅长,调冯定做教育工作,韩(振纪)任抗大校长,调洪学智任3师参谋长。 9月1日,令4团回到高作来。接韩(振纪)及外国友人(郭西浦)南去。 9月3日,外国友人(郭西浦)及韩(振纪)部长已回来,谈一些国际问题及将来之趋势。 9月4日,决定抗大开回盐阜地区。
从8月16日到9月3日,韩振纪在准备改任“抗大”5分校校长之际,奉刘少奇的指示出了一次差,时间为大半个月。韩振纪率领1个团的队伍,陪同外国友人到苏中1师去参观访问,同时还带去一些干部。在苏中,韩振纪与粟裕师长有过一次长谈,相互之间增进了解。韩振纪自早年就有大兵团作战的参谋经验,这一点,粟裕很看重。韩振纪对粟裕的军事指挥思想很赞成,很多年以后,他对老同志说过:“粟裕同志统兵大略,光明磊落。”
《赖传珠将军日记》中所说的外国友人郭西浦,据前文推断,可能就是德国记者汉斯•希伯。在韩振纪的革命生涯中,这又是执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外事任务”。由于他是有资历的老同志,文化水平较高,知识面广,而且略懂一点点英文,同时还有处置紧急情况的丰富经验,对外国友人的安全有保证,军部很放心。
《赖传珠将军日记中》摘录:
9月28日,小雨初晴。韩(振纪)部长来谈及抗大的问题。 9月29日,晴。谢祥军来谈工作。我、刘(毓标)、韩(振纪)的三匹马赛跑,我马得第二。
据《赖传珠将军日记》:“1941年2月4日,决定升任刘(毓标)科长为抗大(5分校政治部)副主任。”关于这一次赛马的地点,笔者分析:1941年7月,日军对盐阜地区进行大“扫荡”,军部于7月10日撤离盐城,转移到建阳县湖垛镇(今建湖县建湖镇)的左家庄,21日再移阜宁县刘家舍。此后,军部在阜宁县境转移了许多村庄:23日到任家桥,25日到硕家集,29日至8月18日先后驻岔头、小兴庄、大高庄、张家码头、北路马,8月19日迁到陈集、侉周,11月10日迁到停翅港。“我、刘、韩的三匹马赛跑”,这一时间,军部所在地应为阜宁县境内陈集、侉周一带。韩振纪早年在保定陆军讲武堂就精修马术,在多年军事生涯中,骑马驰骋战场是“家常便饭”,至于哪一位获得第一不重要,这一次赛马体现出来的革命友谊令人难忘。
《洪学智回忆录》(第186页)记述:
回到军部以后,我立即找到陈军长(注:陈毅)和刘政委(注:刘少奇),他们给我讲,从现在开始,你不搞学校了,出来搞地方武装建设。这次敌人“扫荡”,地方武装垮了不少,需要迅速恢复和建立,这是当前新四军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学校的工作派韩振纪接替你,他是兵工部长,在3师(注:应为新四军3师的前身、八路军第5纵队)当过参谋长,是个老同志,你把工作跟他交接一下。这样,我就于1941年10月离开了抗大5分校。
《赖传珠将军日记》摘录:
10月10日,今日系双十节,各部队会餐,请当地老百姓吃饭,我们中午也会餐。下午开会我未参加,开始准备10月12日本军成立纪念之报告内容。上午韩(纪)、洪(学智)、谢(祥军)来谈抗大工作及调入问题。
据上述诸文,韩振纪在1941年8月中旬即开始介入“抗大”5分校的有关工作,10月10日交接工作。韩振纪当年在苏区时即开始从事过军事教育工作,这次“重操旧业”,可谓轻车熟路。
陈毅、刘少奇、饶漱石、赖传珠关于韩振纪 等任职致毛泽东等电 (1941年10月11日) 毛、朱、王、叶并彭、左: 一、我们决任命韩振纪为抗大5分校校长,原抗大副校长洪学智调任为盐阜军区司令员,杨光池为盐阜军区政治部主任。 二、拟调10旅政委康志强为9旅政委,原9旅旅长张爱萍拟调3师任副师长,或调韦国清到3师任副师长,待陈毅到4师与彭(雪枫)、邓(子恢)谈话后再确定。 三、拟任命10旅旅长刘震兼淮海军区司令员,金明〔淮海区党委书记〕为淮海军区政委,高农干[斧]为政治部主任,覃健为参谋长。 四、陈毅到4师后,拟与彭雪枫开诚布公谈话,指出其弱点,令其改正,如无效即调来军部。陈并约罗炳辉详谈及到2师巡视,但罗炳辉的问题尚简单,易说服。 五、因抗大5分校校长由陈毅兼,事实不能兼。 六、第10旅自在津浦路西损失后,人数不充足,干部甚多,拟将10旅两个团缩编为一个团,另以一部主力与淮海区部队(约3000人)合编,以海门[淮海]地方武装干部派到地方工作,10旅旅部兼军区司令部。 上述各项,请军委批准。 陈、刘、饶、赖 11日 (《新四军文献》第2卷第221页)
陈、刘、饶、赖给中央的电报有关用词为“我们决任命韩振纪为抗大5分校校长”,而不是拟任命,关于这份电报的内容,在《赖传珠将军日记》中亦有明确的记述: 10月11日,发电中央,关于韩振纪任抗大5分校校长,康(志强)任9旅政委事。
《韩振纪历史思想自传》中填写: 1938~1945年,在八路军344旅任参谋长、2纵队参谋长、新四军军工部长、抗大5分校校长兼学委书记。华中总分校副校长兼学委书记、2师参谋长等职。 1941年秋 抗大5分校校长 主要证明人 赖传珠
韩振纪任“抗大”5分校校长兼学委书记,其中学委书记一职应该是在1942年5月以后开始兼任的,因为那时中央政治局决定由毛泽东、凯丰、康生、李富春、陈云组成中央总学习委员会,领导整风运动,毛泽东任主任,各战略区和重点单位也都成立了学委。
之前,陈毅兼5分校长,韩振纪去以后陈毅就不兼了。以后,改称华中“抗大”总分校,陈毅又兼校长,韩振纪任副校长,这样一个过程十分清楚。在5分校,《赖传珠将军日记》中称韩振纪为韩校长,以后到华中总分校时,《赖传珠将军日记》称韩副校长,这是有严格区别的。
笔者找到一张“抗大”5分校第2期政治队17岁的毕业学生陈玉高的毕业证影印件,原件上面清楚地署有校长韩振纪及教育长谢祥军的印记。
韩振纪到任后,率5分校在硕集附近休整一个月左右。在此期间,他请军部增加枪支,以加强自卫及警戒能力,有的学员队达到人手一枪,子弹虽不多,但比以前大为改观。
《赖传珠将军日记》摘录: 10月14日,晴。决定抗大于星期二出动,开八滩、东坎去。敌赤掘在陈家洋开会,有扫荡进扰消息。胡立教、韩(振纪)校长来谈问题,确定了一些原则去做。 10月19日,黄(克诚)、彭(雄)今日已亲赴前方指挥去了。找韩(振纪)、洪(学智)、谢(祥军)、余(立金)来解决军区干部教育问题。晚派抗大赴大冲去待命。 10月29日,午后韩校长来谈问题,拟过一个时期再开东坎去。
谢祥军、余立金率5分校校部先行移驻东坎,第2大队移驻八滩,由于5分校还有接防3师24团的任务,韩振纪暂留在军部与3师商洽防务,因此稍后到达校部。
韩振纪担任“抗大”5分校校长期间,谢祥军任教育长,贺敏学曾任副教育长兼校务部长,不久调到苏北联抗当参谋长;余立金任政治部主任,刘毓标副主任于1941年6月调新四军后方政治部工作;薛暮桥任训练部部长,原副部长谢云晖于1941年夏带第3大队两个队到苏中,遂留1师工作,这两个队与1师抗校合并,称“抗大”5分校苏中大队。
余立金,新中国成立后任空军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谢祥军,解放战争初期任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1946年10月在涟水保卫战中牺牲;贺敏学,当初与胞妹贺子珍等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等人一起建立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任福建省副省长等职;薛暮桥,经济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等职;谢云晖,北大经济系毕业,新中国成立后任成都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刘毓标,新中国成立后任军政委、华东军区装甲兵政委、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在5分校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还有:陈铁君,军部军事教育科科长(兼),不久后调到1师,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计划监察部副部长,1955年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周彬,5分校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后勤部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吴肃,5分校苏中大队大队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学院副院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杜剑华,5分校及华中总分校军事教育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炮兵副参谋长;蒋润观,5分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军事学院副教育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陈励耘,5分校文工团团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军政委;汪晓云,5分校队列科科长,后来曾任陈毅秘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丁峤,5分校学习毕业后任校文工团戏剧组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文化部电影局局长、副部长;任球,5分校中队政治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州军区空军政委;刘德懋,5分校卫生处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方克,5分校政治教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吴强,5分校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著名作家(小说《红日》作者);江岚,5分校政治部宣教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姚耐,5分校训练部政治教育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财经学院院长;陶白,5分校训练部文化教育科科长,著名杂文作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泰然,训练部军事教育科副科长,后在粟裕部任作战处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一机部3局局长;吴涛,抗大5分校特派员,后到3师5分校、2师政治部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建工部综合勘察院院长等职;陈毅夫人张茜曾在5分校政治部宣传科任干事;军事教员唐炎,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部长;政治教员孙达生,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副院长;教员汪溪(女),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周报》总编辑兼社长;谢云晖的夫人李毅也曾在5分校工作。其他同志这里不一一叙述。
二、培养有知识、能战斗、能动员的共产党抗日人才
“抗大”5分校共举办两期。第1期于1941年元旦在盐城开学,教育期六个月,中间经反“扫荡”,于5月1日毕业。“抗大”5分校第1期学员1478名,在春季反“扫荡”中部分伤亡、失踪及其他减员216名,实际毕业分配者为1262名,包括女生129名。
“抗大”5分校第2期从1941年7月于盐城开学,教育期六个月,中间经反“扫荡”战斗两个半月。这一期有学生1526名,于7、8月份的反“扫荡”中伤、亡、失踪及其他共减员269名,毕业学员共1257名,内有女生240名。第2期分编为11个队,第1、第2、第3、第4师调来连、排、班长、资深战士及部分营、团干部占7/10,由上海等地方上来的青年学生占3/10。
上述内容见1942年6月8日《陈毅、韩振纪、赖传珠、薛暮桥关于抗大第5分校概况致中共中央等电》(《新四军文献》第3卷第971~972页)。
“抗大”5分校第2期,在11个队的基础上又设3个大队。每个大队中还分设政治队和军事队。
第1大队大队长何东江家,红军干部,曾任“抗大”总校1分校大队长。教导员黄瑛﹝英?﹞,红军干部,参加过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第2大队大队长张兴发,红军干部,曾任第18集团军参谋处3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48军143师师长兼赣州军分区司令员。殷逸,1940年春在任新四军苏皖支队任营长,“抗大”5分校学习后任第2大队副大队长,1942年秋任南通警卫团团长,1944年4月在与日伪军激战中英勇牺牲。第2大队教导员于辉,红军干部,从延安“抗大”调来,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第3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第3大队大队长田培芳,据说后来调去苏北工作。朱讯、吴凡吾先后任教导员。朱讯曾是徐海东的秘书,后到7师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1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委财贸部长。吴凡吾从延安“抗大”总校调来,曾任5分校俱乐部主任,后任华中“抗大”总分校上干2队政治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曾任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局长。
女生队分为女生1队、2队,直属校部,曾任队长的有钟屏等。刘毓标的夫人赵倩,原是上海的女工,于“抗大”5分校学习后,曾任女生队副队长,后到新四军军部工作。张太雷烈士的女儿张西蕾曾任女生队政治指导员。女生队专职支部书记王丽英,是上海来的地下党同志。
韩振纪是在第2期教育进行中到任5分校校长的,他报经军部批准又设立了上干队,专门培训营、团级干部,学习结束后,学员分配到部队工作。地方来的回原地、原单位工作。5分校校部还辖1个炮兵连和1个警卫连。
韩振纪到任后,即组织写出反“扫荡”总结,上报新四军军分会及陈毅,并组织全校全面恢复教学。此后,在陈毅的直接领导下,5分校的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韩振纪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以培养“有知识、能战斗、能动员的共产党抗日人才”为目的,对学员的构成、教材的选择、课程的设置以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作了一些适当调整。
“抗大”5分校的学习内容有:马列主义基础知识、时事政策、民运工作、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及“抗大”总校规定的教材。
学员中有一部分是从上海、江南、苏北,以及皖东地区招来的青年学生,还有爱国华侨青年。上海的一些青年工人、学生奔赴华中抗日前线,参加新四军,是上海地下党组织通过一条秘密交通线路安排过来的,前后输送过来了几批人员,其中还有一部分已暴露身份的党员。他们带着组织介绍信,从上海到海门,经二甲镇抵南通北新桥,再抵达如皋县掘港镇,大约需要两天时间。“抗大”5分校在这里设有招生办事处,部分人员作为5分校的学员办理手续接收了,其他人则被分配到华中各根据地党政军部门。同时,抗大5分校先后在营溪、黄桥、海安、东台等地设有招生处,欢迎各地进步群众前来报考。那时,5分校对地方上抽调、保送的学员,只进行谈话、了解、征求意见,对自动前来报考的青年,则要求必须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还要经过必要考核。
韩振纪对学校干部缺少的问题感到十分头痛。这时,已到盐阜军区工作的洪学智找他要干部,还点了几个人的名字。韩振纪说人手很缺,不给。洪学智到军部去反映,赖传珠参谋长出面协调,中间反复了好几次,韩振纪终于同意给干部,但仍表示:从延安来的不给。洪学智一下子调走十几个优秀干部,最终还是把他从延安带来的秘书要走。
由于敌后办学,教员十分缺少。为了解决这个困难,韩振纪请示陈毅,决定由5分校领导干部兼任教员,必要时可采取上大课的形式,还选拔了一些学员上来担任文化教员。陈铁君、王泰然两位都是从南京军政部防化兵学兵队毕业的,陈铁君参加革命后曾任闽浙抗日游击总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也是浙南红军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他们军事经验丰富,对5分校的军事教育有重要贡献。
刘少奇多次到5分校指导、检查工作,给学员们讲党的建设、党员修养。陈毅对学校教育工作抓得很紧,一般两三天就要召集华中的高层领导干部研究一次。他在百忙中,多次骑马到5分校作形势报告,亲自给学员们讲解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策略。陈毅的报告气势磅礴,极富号召力,他每次讲完了就亲自指挥大家唱《新四军军歌》。这首歌的歌词是陈毅拟稿,军部首长们集体研究修改的。
韩振纪在抓基础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不可放松军事教育,为这类事情还批评过训练部部长薛暮桥。他说,无论哪个队都要学军事,不然怎么带兵打鬼子。薛暮桥有学问,在根据地是个名人,他这么一说,搞得人家下不来台。
在教学中,韩振纪校长和谢祥军教育长共同研究,结合实战,制定训练方案,他们强调教员们在授课中,要带领学员到不同的现场去看地形,学习绘图、侦察、分析敌情,草拟作战计划,进行作战演练。韩振纪还就打夜战、近战、游击战等具体课目,亲自听取教员们汇报讲课计划,听试讲。他经常到演习现场上去,当面对学员讲授有关战术训练的知识,并组织严格的考核。
谢祥军曾任红四方面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负过重伤,是一位军事过硬的将领。有一次,他发现有个队早上不出操,队长带着学员念书,于是就向韩校长汇报这个事。韩振纪集合全校队长以上干部讲话,一番道理竟把那个队长说得满头大汗,最后他说:“打日本、干革命,书是要读的,我本人也很爱读书,可是大家要明白,来这里学习的抗日军人,如果没有组织纪律性,没有好的军事素养,不准毕业!”当场,韩振纪下命令,让这个队长当10天普通学员。
一次,学校两个青年学员之间因为恋爱问题发生争吵,陈毅把学校几位领导召集到一起开会,对这件事批评得十分严厉,还讲到了校领导责任的问题。平时,韩振纪在这方面对学员的要求很严格,但他又觉得学员来自四面八方,思想水准不齐,出现个别问题难以避免。面对上级的高标准要求,韩振纪有时在思想上也存在一定的压力。
韩振纪毕竟是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人,性格相当倔强,陈毅了解这些,于是就直截了当地对他说:“我是不是不应当批评?”然后,陈毅又转而对薛暮桥说:“我是不是讲得不对头?”薛暮桥不吱声。韩振纪仔细一想,觉得陈毅的批评有道理,大敌当前,治军应严,于是就说:“我这个校长确有压力,不过这样更好。我们‘抗大’是培养各级骨干的,不严不行。某些学员的思想作风方面确是我抓得不够仔细,我有责任。”陈毅说:“华中发展很快,困难也大,缺少人才,所以要求不高是不行的!”陈毅的严格要求,充分反映了革命斗争需要的急迫性。
通过思想交流,“抗大”5分校的负责同志统一了认识,有了开展思想工作的高标准。谢祥军和薛暮桥都表示,也请韩振纪校长就学员思想教育每天听汇报一次。很快,5分校的工作迅速展开,教学、训练和保障等方面都上了新台阶。
赖传珠参谋长一面参与指挥华中对日伪顽的武装斗争,一面关注“抗大”等单位的工作,他是十分繁忙的。《赖传珠将军日记》摘录:
11月11日,韩(振纪)校长来此谈工作及闲事。看古代军事著作。 11月20日,今日霖雨不断,特别冷。吃中午饭后韩(振纪)校长及谢教育长到此谈抗大工作问题。 11月24日,敌人有可能转向华中扫荡。通报各部对敌人扫荡做必要的准备工作。韩(振纪)校长、谢(祥军)教育长来此谈工作。 11月27日,将敌大批坦克、战车南开等情况通报各部。据悉,敌加藤旅团由苏南开来苏北,有接防泰州、江都、高邮、兴化、宝应等处防务说。韩(振纪)校长、谢(祥军)教育长来谈抗大将来工作和教育问题。 12月18日,写信致韩(振纪)校长,关于上干队的教育问题,拟在1月18日后开来党校,进行一个月党的知识教育。 12月24日,田(守尧)旅长及韩(振纪)校长来此吃中饭并谈工作。桂顽军172师3个团过淮南路,因此皖东情况紧张起来了。找韩(振纪)、黄(岩)谈抗大工作。
1942年1月19日,早饭后刘(少奇)政委到党校报告党的思想斗争。韩(振纪)校长来谈教育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