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深了,大地和山峦静静的,整个村庄都没有一点声息。只有滹沱水在哗啦啦地响,它是日夜奔腾不息的。
在滹沱河的北岸,隔过那块广阔而肥沃的稻田,朝着北斗星的方向望过去,在那座长满古柏的柏树坡前,在那个靠坡居住的村庄东头,有两户人家的窗口,亮着两盏光芒四射的灯光,彻夜不熄。
从1948年的5月,一直到1949年的3月,这两盏惹人注目的灯光,一夜都未曾熄灭过!这是谁家的灯光,怎么通宵亮着?
在这个时候,当地许多人搞不清楚,他们虽只听说西柏坡住了一个"工校",工校是干什么的,不知道。但是,也有许多的人,嘴里不说心里明白:在那两盏永不熄灭的闪闪发亮的灯光下,一边坐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主席毛泽东,另一边坐的是另一位领袖、副主席周恩来。他们正在灯下决定几亿中国人的命运,他们正在灯下描绘这个东方古老国家明天的蓝图。
夜里,人们望着这灯光,总要说些闲话:"听说周副主席的精力特别旺盛,工作起来,十天十夜不睡觉也不会打盹的!""听说他的记忆力还特别强,就像古人说过的那样,能够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而且可以连看带听,看过的记下了,听过的也记下了。不管大小事情,只要是他看过或听过的,那就没个忘记的时候。"
话真不真呢?有人向刘参谋打听因为刘参谋是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真不真,他一定知道。
刘参谋听这个问话以后,竟然毫不犹豫地把头点了点。这就是说,肯定无疑了。可是,还有人想刨根问底:"那么周副主席为什么会有这么非凡的精力和记忆力呢?是不是生来就比我们这些人强得多?"
这一次,刘参谋没有点头,可也没有摇头。因为他自己也正在寻找答案呢。
这一年,刘参谋二十四岁,聪明、能干,精力旺盛,记忆力也不差。他自己也这么想:"我这么年轻,周副主席已经五十岁了,能力上不可相比,但在精力上决不会赶不上的!"可是,在过了一个时期之后,他却承认自己不行了。不用说在工作中耗去的大量精力无可比拟,仅仅是这么长的工作时间他都坚持不了。一天近二十四小时坐在办公室,不用说那么紧张地工作,就是什么都不干也要将身体拖垮的!他现在相信了这句话:"周副主席生来就有用不完的精力,不管连续工作多长时间,也没有疲倦的时候。""一目十行"的话虽说有点夸张,可他看文件的快当劲儿,还有工作效率的高速度,一般人是难以跟得上的!
他从来没见周副主席休过假,没看见他为自己和家庭的事误过工作,没看见过他歇过一个星期天。他的工作和生活还挺有规律,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如此!好像没看见他有困和累的时候。
刘参谋一天几次到周副主席办公室来,送电报,取文件,汇报战绩统计……每次进来,他都是那么专心地埋头在读在写。将他看过的文件或材料,又一份份批给新华社发表,某同志审阅、某单位办理,或向主席送审……件件事都那么有条不紊,紧张而有秩序。
不管什么事都那么快当利索,吃一顿饭决不会超过十分钟。要到哪个单位,或步行外出办什么事,他在头里走,警卫员要在后头跟着跑。是他的性子急吗?不是,是他要办的事情太多,不允许他有一分钟的耽搁!久而久之,属于他自己的各个部位,不管是动脑筋,还是动手动脚,都变成了快节奏。
刘参谋已经摸准了他的一些规律。如果他工作起来,越来越精神,夜越深精力越充沛,那就是工作更多更忙了。有一,那正是淮海战役的决战时刻,他连那几个小时的觉几乎都放弃了,一连两个昼夜没有上床休息,只在沙发上打了个盹儿,接着又工作起来。这时刘参谋把一张战绩统计表送进来,他接过去,扫了一眼便放在了桌子上。刘参谋正要返身出来,周恩来却把他叫住了:
"小刘同志,这数字核对过了吗?"
"核对过了。"
"没发现错误?"
"没有。"
"那么,碾庄地区被我军歼灭的黄伯韬兵团中为什么少掉了一个团?"
刘参谋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
"小刘啊,你是给我当参谋,可不要让我给你当参谋。"
周恩来和蔼地对他说。
刘参谋虽然没挨批评,但心里却十分不安。这个数字还不要紧,假如将重要数字弄错了呢?那不就耽搁大事了!而且,他还感到吃惊,刚才,他把统计表交过去,周副主席只看了一眼便放下了,只当他还顾不得看这个,没想他是一目了然,连个小错都看出来了!如果没有非凡的记忆力和超人的精力,以及决非一般的阅读和工作能力,是决不可能做到的。相比之下,刘参谋自愧差距太大了,连他这个年轻人的青春活力,都比不过这位五十岁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