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将要结束又尚未结束,但已决定了这场战争谁胜谁负的时候,即1949年的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李宗仁出面与中共提出和平谈判。
3月末,南京政府派来的和谈代表到达北平,他们是:张治中、邵力子、章土钊、黄绍坊、刘斐等。周恩来在颐和园设宴欢迎代表团。毛泽东跟他们一一相见。
当张治中迎上来的时候,毛泽东也赶上两步跟他热情地握手。随后又笑容满面地跟他说:
"谢谢您!四五年我到重庆时,承您热情接待。对您这友好的印象,总还记在心里,不能忘记。"
毛泽东又问了他的身体和他的家人可好。他都一一回答。张治中曾任国民党西北行辗主任,新疆省主席。蒋介石还要他当行政院长,他拒绝了。他在新疆时释放一百三十多名共产党干部及家属,并派车护送到延安。由此可见,他虽属南京政府的高级官员,对共产党又有着一定的认识和感情。这不否认,他原本是忠于南京政府的。现在到来,仍然是忠于他的职责,今天借着见到毛泽东的机会,即表达了他的使命:
"蒋先生下野之后,表示愿终老家乡,终身不复担任国家职务。望毛先生宽大为怀,不将‘战犯'问题写入条文。"
张治中先生为什么首先提到了这件事呢?因为在"和平协议草案"的第一条中,就列出了战犯处置问题,并写明了严惩战争的罪魁祸首蒋介石。这是他们谈判代表最接受不了的一条,也是他们回去后无论如何也交待不了的一条。所以恳求毛泽东不将此话写人条文。
毛泽东表示可以考虑宽处。他接着说:
"在联合政府建立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可以照常行使职务,不要散了。"
"南京国民政府执政二十多年,未能遵照孙中山先生遗教进行建设,愧对国家与人民。今后是你们执政了,你们怎么做,责任是重大的。"张治中说。
"今后,我们大家来做,是大家合作的嘛!"毛泽东马上就请张治中谈谈今后建设国家的意见。张治中亦即诚心诚意提出了建议:
"现今世界是美苏两雄争长,我们为国家民族计,在政治上最好既不偏苏,也不偏美。国民党一面倒向美国,招致失败。希望你们今后不要一面倒苏。另一点,全国统一以后,必然要从事和平建设,我们国家百年衰弱,百废待举,人口众多,领土广大,光苏援是不够的,同时还得与英美法交往才行。还有,国际贸易可互通有无,促进经济发展。我们需从长远看。英美想和我们做生意,如关系处不好,生意就做不成。……一点浅见,不值一提。毛先生的建国方略怕早已成竹在胸了。"
毛泽东没有同意张治中的建议。只是作了一下解释。
这时,刘斐先生走过来。他是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次长,第一次跟中共方面的高级人物接触。当他看到朱德时,深感这位举世闻名的将军,竟然是这样质朴可亲,平易近人。又见毛泽东的诚挚热情,对他们这些"敌人",也可以说是已被战败的手下败将,却是如此以礼相待,心中已感愧悔不安,并顿增敬意。毛泽东虽是第一次见到他,但听人介绍过,知他是湖南醴陵人,第一句话就像老朋友似的跟他说: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刘斐先生真的激动地两眼发湿了。两人寒暄了几句,谈话就进人正题:
"仗不能打下去了,人民需要休养生息,和平是大势所趋。"刘斐说。
"我们是主张和平的,否则也不会请你们来。我们并不愿意打仗,是蒋先生发动的内战嘛!"毛泽东回答了刘斐的话,反过来又问,"和平协议草案你们同意吗?"
"总的说我们是同意的。只有第一条中提到蒋介石,并说他是战争的罪魁祸首。这样讲,李宗仁先生签字有难处。因为他是个空架子。蒋先生要不同意,他就不好办。有人在背后捣乱,他是吃不消的。"
毛泽东听了笑着说:"好吧,就看你们诸位的情面,不写罪魁祸首,那就写上个元凶巨恶,你们看怎么样?"
这时大家都已经坐下来。坐在旁边的邵力子、章士钊、黄绍城等,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这虽然是个严肃的问题,一方代表又急于得到解决,还未进入谈判,就把它提出来,因为它关系到谈判的成败。毛泽东又不好一个人马上答复,就说了句笑话,大家这么一笑,倒把过于严肃紧张的场合与空气,变得宽松和谐了。在后来的正式协议中,共方采纳了品他们的意见,这些词都没有写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