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崇禧下了拼的决心,便对犹豫不决的人心怀不满。他当面指责程潜:"近来,党政军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却有少数负责人员,对共产党作战不坚决,战斗意志薄弱,丧失革命信心,精神上已走上投降的道路。因此,失去了领导能力,使部属无所适从。以致军队或行政人员叛变投敌,甚或有动摇分子,言论行动为共产党张目,摇尾乞怜,希望得到共产党的宽恕……"
程潜默不作声。待白离开之后,唐生智等人主张擒拿白崇禧交共产党立功。程潜与陈明仁没有同意。蒋介石知程潜倾向了共产党,派黄杰、邓文仪二人专机到长沙,要陈明仁大义灭亲,把程潜杀掉。陈看蒋子书,默不作声,后亦未执行蒋的命令。
7月14日,蒋介石率几名随员,自台湾乘专机到广州,开会五天,成立中央非常委员会。蒋本人任主席,李宗仁任副主席。委员有:张群、阎锡山、陈立夫、吴忠信等。宗旨自然是要进行最后拼搏,欲挽救垂死命运。
但是,这个非常委员会却丝毫未能阻止解放军"一日千里"的进军,西南、西北和华南各路大军所向披靡。8月,彭德怀部攻克兰州,陈明仁长沙起义,黄绍竑通电拥共。9月,彭德怀部攻克西宁,攻克银川,董其武等三十九名代表于绥远宣布起义,陶峙岳、鲍尔汉于新疆起义……王震率部在西进途中,触景生情,写了一首诗:
白雪罩祁连,
乌云盖山巅,
草原秋风狂,
凯歌进新疆。
在广州,李宗仁正在宴请蒋介石。这本来就属礼节性地请吃一顿饭,并非大宴会,顶多有几个人陪客。蒋介石心里却有点犯疑,"他为什么要请我吃饭呢?是不是……"于是便派了蒋经国先行到达,负责监厨。当他来到李宗仁私邸的时候,前呼后拥,带来大批卫士,结果李宗仁的私邸仅仅只有两个卫士守在门口o待宴会结束以后,张发奎对李宗仁说:"他(蒋)把你的宴请当成了鸿门宴呢。让我看吆,你不如真的把他抓起来,扣在广州,或许倒可以停止再战呢。"
李宗仁默不作声。好一会儿才说:"徒招恶名,无补实际。宁人负我,毋我负人!"
到10月下旬,刘伯承、邓小平部便攻占了广州。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挺进贵州、四川。蒋介石得信大惊。他原以为可以死守川黔,但为时已晚矣!
贺龙由西北亲率部队,越秦岭,跨巴山,攀登摩天岭,进入四川。此时已大雪纷飞,棉衣冻得嘎吧嘎吧响。由剑门关到朝天驿,悬崖隘路,钱道崎岖,正是李白诗中所道出的情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战士却猛追猛赶,还兴致勃勃地唱起歌子:
快快追,
快快赶,
不怕脚肿,
不怕天寒,
赶到成都去,
活捉胡宗南!
胡宗南的部队撤都撤不及,逃也逃不走,让贺龙的战士卡住了他的后尾,共是八万人,全歼于川北。前头的十万人,逃至成都盆地。又被刘伯承、邓小平的部队,再加贺龙的部队,从四面八方包围起来。
此刻,云南省主席卢汉,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还有西南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诸将军宣布起义。
也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住在重庆。11月30日的清晨,他发现情况不妙,天不亮即爬上飞机逃走。当日,解放军即占领重庆。蒋乘飞机来到成都,岂不知成都也被包围了。
蒋在惊恐万状之际,将指挥大权全部交给了胡宗南。又一次急急忙忙爬上飞机,逃往台湾。
胡宗南立即召集军以上的指挥官会议。还镇定自若,大模大样地讲:"诸位将军,诸位兄弟:我们一定要团结一致,共同奋战!本人亦抱定为党国牺牲之决心,与共匪战斗到底!……"
他开完这个会议之后,即急忙收拾行装,在共军即将打进成都的时候,甩下他的部队乘飞机逃走了。
解放军已逐步压缩至成都外围。此刻,他们的口号是: "打好大陆上的最后一仗!"
胡宗南部下的将领李文所指挥的五兵团变成了"无兵团",最后剩下的五万人,包括他自己,全部被俘。在他被俘时无限感慨地说:"拼亦光,不拼亦光!"至此,胡宗南的几十万人马,全部被歼。
李宗仁由南宁飞往香港,因胃出血住进太和医院。
白崇禧的数十万兵马,亦全部被歼。最后退至广西的十军、第四集团军,片甲不存,白崇禧只身飞往海南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