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说着话,宴席已经摆好了。周恩来一一请诸位入席。他们一边吃一边还在说:
"毛先生会打麻将吗?"刘裴问。
"晓得些……晓得些。"毛泽东回答。
"你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
毛泽东听了他这话,哑然失笑,急忙回答说:
"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了。"
刘斐也会心地笑了。毛泽东又反过来问他:
"刘先生,你看我国能不能统一?国家能不能建设好?"
"一百多年来,列强鱼肉我国,分裂中华。这固然是祖国分裂落后的主要原因。但我们这些黄帝子孙也不争气。自辛亥革命以来,派系繁多,战争连绵,民不聊生,甲派上台,打倒一切,乙派掌权,一切打倒。如此反复,谈何统一与建设!"
"共产党不搞打倒一切,只打倒那些罪大恶极而又顽固不化的反动分子。其余的人只要爱国,我们就同他团结。有一技之长者,我们统统包下来,为新中国服务。你看怎么样?"
"古人有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共产党取其政策,百川焉能不归大海!"
周恩来、朱德、叶剑英、林伯渠也跟他们另外几位代表了宴交谈。这时虽然尚未进入谈判,却也带
了一点会谈的味道。饭后便多是闲聊了:
"章先生,我们在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时候,你这个教育总长即大力帮助过我们。直到现在,我们都要对你表示感谢!"毛泽东对章士钊说。
章士钊遗憾地表示,他自己却没有到西欧去学过马列,后来也未曾读过。现在已经上年纪了,老朽无用了。
毛泽东说他自己过去也全读的是孔孟的书,还信过神,受过梁启超的影响,觉得改良派不错。十月革命以后才接受马列主义。"哪里有什么生而知之的圣人啊!谁都是逐步认识社会哩。"他还讲了二个故事:辛亥革命时,他有个同乡在湖南四十九标(团)当兵,他家托毛泽东捎去一双鞋。那天,四十九标正好发动兵变,参加辛亥革命。毛泽东到了兵营,不让他进去,他就跟着出来的队伍进了城,进了省参议会。这时,见一中年人咬破手指,在一块白绸上面写了两句号召人们参加辛亥革命的口号。他问这个人是谁?有人告诉他说,这个人就是徐特立。毛泽东讲到这里,才对在座的诸位说:
"这时,我才第一次对革命获得了感性认识。"
后来又讲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毛泽东把庚信《谢腾王赉马启》中的一段顺口念了出来。并风趣地问邵力子:"他(庚信)总能认几个字吧?"
邵力子悦服地点了点头笑了,随着大家也一阵哈哈大笑,并表示敬佩毛先生的学识和记忆。毛泽东回答说:"我跟诸位相比,只不过是个学生。我的最高学历是师范毕业,不过是个小学教员嘛,有什么了不起!"
宴会以后,又休息一天。从4月1日起,双方代表分头交谈。
周恩来来找张治中。这两个人相识已久,对方的人品、学识、能为、思想,互相都有所了解,而且互相尊重和敬佩。尤其是张对周。虽然两人工作在敌对的两方,且都为高级官员,见了面也总像是老朋友,并且都以诚相待。
双方能够不客气地将不同意见提出,进行辩论争执。今日相见,周恩来自然先关照到代表团在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和要求。随着便向他提出了问题:"我不明白,张先生为何要由南京飞往溪口,去见蒋介石?你这一行动,是不是起到了混淆视听与影响和谈的作用?"
"周先生,容弟解释:第一,蒋虽下野,仍掌实力,代表国民党一方前来谈判,不能不到那里去摸摸底儿。第二,蒋虽不当总统,却仍是国民党的总裁,作为国民党员,还是有义务去看望的。第三,京沪部分人士给和谈制造障碍,去过溪口,会对这些人起到威慑作用。
"不管你怎么说,你这一行动只能说明蒋介石还在幕后操纵指挥。如由蒋导演假和平,我们是不能接受的!"
两人各抒己见,争执起来了。
张治中率代表团到达北平时,周恩来未到机场迎接,张心中不悦。虽未当面说出,周恩来却有觉察,便向张说明原因,并表示了歉意。两人遂又和缓下来由争执而又心平气和地谈下去。张治中又一次申述了对毛泽东提出的建议,即国家统一后的对外政策,亲苏也亲美,不反美也不反苏,对英法苏美实行开放。周恩来听他讲得有道理,表示可以考虑。并对他的赤诚建议表示感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