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时的诸葛亮,在西城时使用过一次空城计。魏军大将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往西城而来。看看这座西城不仅没有兵将把守,反而四门大开,只有几个清扫街道的百姓时,却忽然害怕了,因而不敢进。而且急令后军做前军,前军做后军,往北山路而退。还自以为高明地对其子说:"我若不走,必中诸葛之计矣!"
这件事传为佳话。当然,不少人只是把司马懿当成一时糊涂,偶尔上当,古今也只此一次罢了,后来便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了。但这种战术却被后人运用了。在现代战争史上照样有过"空城计"。
事情发生在1948年的10月下旬。
国共两党的交锋,已到白热化程度。各个战场都打得十分激烈,辽沈大决战虽未结束,东北战局已定,解放军把国民党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蒋介石在东北是占不住脚了,华北呢?平、津、张、唐已经孤立,还能不能守得住呢?10月中旬,"委员长"由南京飞往沈阳,待了几天便待不住了,如果再待下去,连他都有被俘的危险,所以只好返回南京。然后又飞往西安,如今又飞至北平,真是东奔西走,十分辛劳。拼个老命也得挽救这场败局啊!只是命运不济,他到哪里,哪里准败!不过这个人还能沉得住气,自信心很强,决不甘心失败。这次到北平来,好似还带来个什么"锦囊妙计"呢。
从他发动"重点进攻",攻占中共中央驻地延安以后,他便命令胡宗南在寻找中共中央机关哪里去了?毛、刘、周、朱、任五大书记哪里去了?以便"斩草除根,全部歼灭"!
占领延安,自然就是为了消灭中共的首脑,仅为这个偏僻的小城,是值不得动用这么大兵力的。而且他自信时机已经到了,他不仅夺得延安,而且把整个陕北全部占领了,一个中共首脑机关被他的大军围困在陕北,那还跑得了!结果就是寻不到,失掉了一次大好机会,至今后悔不迭。
幸好又一次机会来到了。他自以为这次的判断是决不会错的。
延安早又被解放军收复了。可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并未再回延安。虽然中共的新华社发出的消息仍然是"陕北电",但那是不足为凭的。3月,在阜平城南庄发现了毛泽东,不久,又在冀西的平山发现了中共的重要机关。这就足以证明,中共中央已经到达冀西的平山,即使没有这个发现,他也会断定这个中共的总指挥部,一定会迁到华北来指挥作战的。
决战的形势也已经明朗了:东北的共军已有一百万,占了压倒的优势,所以才使他打了败仗;华北的共军,全部集中到了平津张唐的周围,这里的决战已不可避免;华南共军汇集淮海,那里的拼杀亦即将开始。中共的部队全部调往各个战场,后方却彻底空虚了,即中共的总指挥部所在地,冀西平山一带并无部队守卫——他特以命令他的侦察机构,进行了侦察。
这不正是一个机会!他驻守平津的部队尚有六十万,共军一时还不敢轻举妄动,拿出几万,对冀西进行一次突然袭击,如能歼灭中共首脑,那就有可能扭转他已经走向失败的整个战局。至少也可以挽回他已经失散了的军心和民心。……他越想越感到这是一着绝妙的好棋,把对方的老将将死了,他自己的棋不就该赢了!
为了预防万一,保证完成他这次煞费苦心想出的一着好棋,又命令阎锡山同时出动。傅作义这里的部队由北平出发,沿平汉路,由北、东两面突然发起袭击;阎锡山的部队沿石太路,由西、南两面堵截,这样两路四面合击,可以说万无一失。
难道中共的几位军事家忽视了对方会走这着棋?不会的。
在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到达西柏坡以后,便开始着手部署这几个大战役。最先要开始的是东北辽沈大决战。除已调往东北的武装力量,华北的部队几乎全部调到了平津外围,牵制平津的敌人,配合东北的决战,同时又要准备平津战役。这么一来,在河北省范围之内的冀西、冀中、冀南,甚至连邻省的很大地区之内,都没有中共的部队了。当时正在进行安排部署、尚未调动的时候,作战争部的大胖子李涛部长便提出这个意见了:
“西柏坡这里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我们几百万解放大军的总指挥部。所以应该留下相当数量的兵力,保卫这个地方。现在要把部队全部调走,不留一兵一卒,敌人要来了,我们不唱了空城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