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涛转进后沟,来到三眼石窑洞的前面。朱总爬在桌子上,正在翻看一大摞资料,一会儿又站起来看看挂在墙壁上的作战地图,再拿起资料对照……他也把敌人包围突袭这里的事忘到脑后了。李涛清楚,总司令正在忙着准备亲赴淮海战场去视察,动身前不能不把淮海战役的打法考虑成熟,好协助前线的指挥员。看他的神情,思想早已在战场上了,李涛怎好这时进去打搅呢。
他转回头,来到周恩来的住处时,脑袋上都挂上汗珠了。 这一次他走进院子不能先观察了,要那样还是不能打搅,他下了个决心,照直走进来了:
"周副主席,我们的部队该调动了吧?敌人出了窝,不正是消灭它的好机会!"
"你想调动哪个部队?"周恩来问。
"只能是平津外围的部队。"
"那么我们不要包围和牵制平津之敌了?"
"可这里……"
"这里不是我们跟敌人决战的战场!"
"即使不决战,也要保卫中央啊!敌人的骑兵要是由保定直奔西柏坡,一天多就可赶到的,而我们这整个冀西可以说并无一兵一卒!"
"一兵一卒还是有的嘛!"
“不就是我们这一个警卫连,能挡得住敌人的十几万大兵?"
"用不着兵都能退敌哩。只用两个清扫街道的老头,还大开了城门,不是也把十五万大军打退了吗?"周恩来微微笑了。他是眼李涛说笑话。可又不完全像,难道他与主席、总司令真有退敌的妙计?
"你说的那是说书唱戏,是有人编出来的故事,不会真有其事的!"
"那我们就来一次真的。省得再有人编造了!"
"这个险也是我们冒得的?如果万一……
"那好吧,既然你这么担心,那就拜托你通知行政处,让后勤人员把东西整理整理,作为转移的准备。只是准备,还不可行动!"
李涛走出来,顺便看了一眼隔壁的任弼时,他还是平时时那个样子,不声不响地在埋头工作。满脸的黑胡子,看着挺严肃的,实际人和气着呢。
再往西,穿过主席住处的门前,他又有意绕进少奇住的院子,还装做真有什么事的样子,在院子里停下来朝里看看,然后再装做"他正忙不去打扰"的理由,再走出来。一边走还一边想:原来他们几个好像已经商量过了,谁也不急不慌,眼看敌人的大兵就要到了,却好像根本没听说似的,一切照常,丝毫不受干扰!
他走出来,在村边上站一会儿。田里的庄稼早已收割完了,还有人在割芦苇。村边的谷场上,堆了一堆晾干的玉米棒子,周围挡了些苇席,人在里面抡起木棒,在往下砸玉米粒儿。一盘大石碾上,在碾稻米……这些老乡也在照常过着安定的日子,他们不会不知道敌人要来骚扰的信息的,可他们也这样沉得住气!——那个时候,鬼子来"奔袭""扫荡"得多了,要等他到了村边,送上几颗手榴弹才转移呢。现在,敌人还有几百里,他们根本没把它当回事。
李涛来到行政处,刚好有人从石家庄回来。他想,石家庄一定慌乱起来了,府见府三百五,由保定府到正定府,再到石家庄,也不过是三百多里,石家庄肯定也是敌人抢占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那里也无部队驻守,那还不乱了套!没想到却听来人说:"中山路、大桥街、南花园,仍如平时一样的繁华,所有商店照常进行营业。"难道是有人在那里做了安定民心的工作?
表面上,一切都平平静静。毛、刘、周、朱、任五大书记也确实是"稳坐钓鱼台",并未因此而影响到正常的工作。但是,这个"敌人动用大批兵力突袭冀西"的信息,很快便传到冀西群众的耳朵里,有的人心里早慌起来了,包括中央机关的不少人,尤其是那些警卫人员。他们担心首长的安全,是担心这个总指挥部的安全。既然不调部队来,那就只有撤离,可是,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根本还不想撤离,能不叫人心里发慌。
在警卫员当中,张瑞岐的岁数最大,他的性格老成,经历的事情也多,工作也是老练的。在陕北转战中,他跟在主席身边,几次与敌人遭遇,甚至受到包围,也没惊慌。因为他感到有力量可以阻击,有时间可以让首长和整个机关转移,不会发生意外。现在却感到了危险和威胁,心情早已紧张起来了。
这天,是他值班。他徘徊在主席住处的小院里,不时站在那棵梨树下面,朝北房的东间里瞅瞅。他想看看主席是否在做着撤离的准备,比如把文件分一分,哪个携带,哪个保存,哪个转交旁人办理……可是,瞅了半天,什么都瞅不出来,完全跟平时一个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