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说演没有演,今天可真要演出了,告诉家里人都来看吧。"
主席的房东家搬到村西头了。两个孩子高高兴兴跑回来,进门就嚷着叫娘早做饭,吃过饭好到礼堂去看戏。弟弟还缠着爷爷跟他一起去。
爷爷说:"演出队刚回来,你们甭着急,该着咱们去看的工夫,咱再去。毛主席忘不了咱乡亲们。"
小哥俩都是戏迷,又等了这长时间,怎能不着急呢!吃罢晚饭,他俩又约了一大群小孩子,翻过柏树坡背后的小东沟,来到临时建筑的中央大礼堂的门前。头一天演出,人们来得早,礼堂里早已坐满了人,戏也开场了。把门的战士对他们说:"今天已经满场,进不去了。改天再来看吧。"
礼堂里传出紧张欢快的锣鼓声,干巴脆响的梆子声,还有那高亢悦耳的梆子唱腔。
"听,保准是金刚钻儿唱哩!"不知是谁说得这么肯定,别人也都点了点头。光耳朵听又看不见,工夫不大,一群小孩子觉着没兴味,就陆陆续续回家去了。
可是,在小哥俩的耳朵里老响着那梆子戏的锣鼓,看不上是不死心的。他俩在悄悄议论:假如明天还是进不去,怎么办?弟弟说:"趁早儿,咱还是给毛主席提意见吧!"
为什么他想到提意见呢?因为已经有过一次提意见的事。那是夏天的时候,还没修好这个礼堂,在中央局院内的小礼堂里放了一次电影。西柏坡的人还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哩,人们听说了都想去看。可礼堂太小,放不了多少人。这一夜,村里的人大都没看上,也不知是谁,就到中央局院里提了个意见。
有的说,这意见正好提到毛主席那里,主席说意见提得好,我们完全接受。所以,就在第二天晚上,专门为西柏坡的乡亲们放映了一场。而且以后每在小礼堂放一次,也在村子正当中的打谷场上放一次。
也有人说,你不提意见,毛主席也想到村里的乡亲们了,早就这么安排定了:小礼堂放一次,村当中放一次。当然,毛主席他们几位首长不一定有空看,西柏坡的乡亲们可是场场不落。
他们头一次看电影,可把小弟弟稀罕坏了,他逢人就讲:"那电影和真的一样,房子着火啦,冒着烟……"其实他连故事都没看懂,那是苏联影片,又是无声的。……弟弟记起了这件事,所以又想到提意见了。
第二天早饭后,小哥俩背起书包,正要去上学,毛主席的卫士长小李子进来了。往天,弟弟见了小李子可高兴着哩,今天却噘着个嘴不吭声。憋了一会儿才问:"你是不是借铁锨去劳动?"
"嗯。"小李子笑着回答。
"今天不借啦!"弟弟仍然噘着嘴说。
"为什么?"
"有意见。"
"啥意见?快提提吧。"小李子当真了。
"不让俺们看戏!"
"原来是为这个吗?咱这铁锨不借倒可以,戏要看不上咋办?"
"俺找毛主席去提意见。 "
"毛主席要没空见你呢?"
"准见。毛主席和俺们可好呢,提了意见保准接受。那次……”
"那次是你提的意见?"
"不管谁提,毛主席都听。"
"毛主席正在指挥打大仗,忙得很,你要找不到怎么办?"'
"找得到。毛主席就在俺家那两间北屋住,我还找不到?""
"毛主席开会去了,没在家。"
"啥时回来?"
"那可没准儿,或许要一个月呢!"小李子还是笑眯眯地说,可能是故意逗小弟弟吧。
"那,那可误事啦!"小弟弟着起急来。
"不过,毛主席走时告诉我了。"
"告诉什么了?"
"让我到行政处领来一沓纸条子,发给咱西柏坡的乡亲们。"小李子说着掏出了一把纸条子。
“什么条子?"弟弟一把夺过来,细细地瞅,忽然明白了,大声嚷起来,“戏票!戏票!毛主席给咱们发的戏票!”他举着票边嚷边往屋门口跑。这喊声让爷爷听到了,老人从屋里走出来,接过一张,两手恭恭敬敬地捧着,手指微微地颤动着,嘴唇动了几动,才说出一句话:“这,这是毛主席给咱发的戏票!”
一家人都出来了,每人接过一张,个个都欢天喜地,手里掂量着这薄薄的一张小纸条,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地说:“毛主席给咱发的戏票!”
一霎时,传遍了全村,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接过了一张票。他们都在感谢毛主席、周副主席、少奇和朱总……整个村子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