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东行漫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正文
第十七章把这个“村庄”炸平了
2007-07-04 16:22:22
来源:《东行漫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作者:阎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幸亏他年轻。要像我这年纪,你们要是摔一跤,那不把我摔坏了!"
原来董老是在找理由不坐担架。大家看他还能走得动,也就不再勉强。一边走着,还听他讲起了长征路上的故事。……
    到了郭苏河边。河水不深,可是河面很宽,从西岸到东岸总有好几里,水流又很急,董老自然更不要坐担架了。他跟大家一块挽起裤腿,淌水过河。
    过了河,转向东南方向,翻过一个八里远的岗子,又过滹沱河。老远便瞭得见了,河水滔滔滚滚,奔腾翻卷,恰恰如同咆哮的黄河。
    他们蹚过一条小支流,然后登上一条滹沱河边特制的敢于跟汹涌的洪水拼搏的大木船。船夫不用船桨,而用两丈多长的大木篙。一篙插下去, 篙杆别在船舷与激流的中间,冲力大过了人力,船夫像撑杆跳高的运动员,一下被浪涛举在空中,眼看要甩进巨浪中了……他拚命向下一压,又跳到了船头。
    "这挺危险的!"警卫员刘国安对那扛担架的年轻人小声说。
    "不要说那种话!"年轻人回答得十分严厉。下了船他才给刘国安解释,在船上不允许说不吉利的话。而且在这发洪水的季节,确实有很大危险。几年前在这个渡口就翻过一次船。
    "翻下去以后还有救吗?"
    "十有八九都到天津卫喂鱼虾了!"
    警卫员刘国安心里十分后怕。要真的翻了船,他是保护不了首长的!
    其实今天还有一件他们没有意想到的更大的危险。现在他们还不知道,再过两个小时,他们会知道的。
    面前已是常峪岭。岭不陡,却是步步登高。董老的额前已布满了粒粒汗珠,脚步也越来越沉重了,右手还不停地压在胯骨上。几个年轻人都看在眼里,又一次放下担架,坚决要董老坐上去。董老也确实是走不动了,不仅是疲劳,主要是他的腿胯疼复发了。大家也没等他说出同意,七手八脚把他扶上了担架。
    过了常峪岭,董老的体力有所恢复,腿胯也不那么痛了,他想下来再步行。抬担架的人却不答应,也不说别的,只管不停地往前走。总是上年纪了,再加上腿胯疼,在这么急急地行进中,他是跳不下来的。可他早看见抬担架的人满身是汗,心中不忍,却又无办法。
    路边有块西瓜地,地边有摘下来的西瓜,堆在卧铺一边的荫凉里。董老在担架上远远便望到了。于是,他不动神色地嚷起来:
    "真渴,把人都渴坏了!"
    警卫员立即把行军壶送过来。
    "那么一点点凉白开,不解渴!"
    "前边有块西瓜地,给你买一个吧?"
    "有西瓜好!快停下来!"
    担架停在靠近瓜田的一个树阴里。董老从身上掏出两张;票子,递给警卫员刘国安:
    "要多买几个!"
    警卫员搬过几个大西瓜,用长长弯弯的西瓜刀切开,大家都吃起来。董老却只吃了两小块便不吃了。抬担架的年人问他:
    "你嚷渴坏了,怎的只吃两小块就不吃了?我们没嚷渴的人,倒吃了几大块!"
    "那正说明你们比我还要渴。你们出了一身汗,不用问早渴坏了!我喊的不正是时候?"
    "原来你是替我们喊渴?"
    "替我们大家。"
    "我们上当了!"另一个年轻人说。这时大家也才恍然明白,真是上了董老的"当",要不然会一气把他送到目的地。
    吃完了西瓜再动身,董老自然不再坐担架了。幸亏走了不远,遇上了烟堡来接的一辆吉普。今天董老也只得改变他"只骑马不坐车"的老习惯了。这会子来了车他倒很高兴,因为可以"解放"四个小伙子。他让他们在回舍镇上吃了顿饭,便朝回返了。
    原来周恩来往烟堡打过了电话。这个人考虑事情周到着呢,事情不分大小,只要是应当办的事,他即会承担起来,绝不会有一点疏忽。
    他让烟堡派车接到滹沱河南岸的渡口。并要早发车,可以在渡口等,免得碰不到一起。
    谁知刚刚打完电话,烟堡即遭受了一场敌机的突然空袭。这是从抗日战争以来,这一带百姓都未曾见到过的,对一个村庄的狂轰滥炸!
    在烟堡村的东南,有座尖尖山,山顶很尖很尖,好似人工凿成的。也不知什么朝代,在那个尖儿上扣了两口大铁锅。传说在铁锅里扣了一个什么坏人的脑袋,山尖儿的一个山洞可以照到滹沱河,河里的鱼虾又是如何……有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十六章瞧吧,有场红火热闹呢!
·下一篇:聂荣臻题词
·后记
·第三十三章东方的黎明
·第三十二章洞中数月,世上千年
·第三十一章他在临终之前
·第三十章兵临北平城下
·第二十九章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
·第二十八章寒风雨雪花落去
·第二十七章决战中原
·第二十六章夜行千里奔濮阳
·第二十五章空城不是计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黄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特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王小霞: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周秉宜: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一幕悲壮,一个故事(图)
不忘历史教训,铭记烈士功勋——茅山老区革命英烈事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