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由彭德怀陪同,乘马来到尚有硝烟气味的各团驻地,向战士们表示慰问。中午时分他们来到一个团的驻地,正好遇上各连队食堂开饭,那些战士们听说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弼时书记来看望他们,一齐涌过来,围拢在一起,双手举起他们已经盛好小米饭的搪瓷小碗,小碗中还腾腾冒着热气。只听他们一齐兴奋愉快地呼喊:
"请主席、副主席跟我们一起就餐!"
"请主席、副主席跟我们一起吃马肉!"
"请四位首长跟我们一起欢庆沙家店战役的胜利!"1
食堂的炊事员早已捧出几碗热腾腾的小米干饭和马肉汤,送到几位首长的面前。毛主席摆了摆手,让他们按照原来的规矩,一班蹲成一圈,好似一桌桌酒席一样。毛、周、任、彭,还有他们的团营连长,分别加入到各个酒席"上,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毛主席吃完一小碗,走进他们的伙房看看。锅里还剩有小米饭,另一个锅里也还有马肉土豆汤。这可以说明,战士们是可以吃得饱的。只是肉跟蔬菜少了点,一碗汤里不过一两小块马肉和三四片山药蛋。他再看看这些战士,一个个吃得满头大汗,兴高采烈。
在离开这个食堂的时候,他向涌过来的战士们说:"现在还困难,待我们条件好了,一定给大家改善好生活。"
周恩来也接上说了一句:"不会太久了,请同志们做好准备吧,我们就要反击敌人,我们就要开始收复我们的陕甘宁!"
战士们一片欢呼声。
开始押送俘虏。六千多名的俘虏"大军",排成长长的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从毛泽东和周恩来居住的门前,过了三天三夜。那两名旅长,早已没有了往日盛气凌人的威风,此刻还不如他的士兵俘虏。那些当兵的,一路上还不断看看他们感到新鲜的事儿。比如,他们从来到这陕北高原之后,就几乎没看到此地的老百姓,有时偶然抓到儿个,问什么都是不知道,更甭说要粮要吃的。可他们当了俘虏之后,路过的所有村庄,都有一群群欢天喜地的老百姓,站在街头鼓掌。还有的敲锣打鼓,也有的拿出好吃的东西,甚至连那些年轻的姑娘婆姨们,手里端着鸡蛋红枣儿,在对他们一向称为"共匪"的共军说着亲热的话:"吃几个再走吧!"好像这些共军全是老百姓的亲人!他们一向听说,共军是共产共妻的土匪,见到如此情景,哪里能不感到奇怪和新鲜!
他们由此可能想到,他们在这里为什么打败仗,这怨不得他们当兵的,都怨那些当官的,太无能了!只会讲假话骗人!他们说,"不成功便成仁",要不,当了俘虏还是被共军杀头。可他们这些旅长团长的不照样当俘虏,也没见共军杀!谁的头。
当官的无人可怨,在他这当了俘虏的士兵面前,都羞得无脸见人,一直聋拉个脑袋,走得无精打采。不管街头的锣鼓和掌声响得多么热烈,头不抬,眼也不瞅。他们心里也可能更要埋怨呢,埋怨胡宗商,埋怨蒋介石!
他们的蒋委员长告诉他们,只用几个月就可以全部解决华北的共军;他们的胡长官早已向全国宣扬,他们已经全部占领陕甘宁,并消灭陕北共军,"余敌"与中共首脑,"已仓惶逃窜至黄河以东"。当他们走过毛泽东、周恩来居住的门前时,怕是谁也没有想到中共首脑就住在这里。不然的话,对他们的长官,甚至连他自己都要骂起来:一个个大笨蛋!
"俘虏大军"从门外经过。门里面的中共中央临时办公室里,却正在紧张地工作。他们的无线电报,陆续得到全国各个战场的情况。电报不停地送进来,他们就一张挨一张地认真地阅读和思考。
然后,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终于制定出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主要任务是打到国民党区域,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即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双方打仗,跟两人下棋倒是有些相仿。该跳马还是该走车,心里都要有数,走错了一步就要损兵折将,甚至全盘输掉。这几百万军队对垒,加上动用的民夫百姓,怕是不少于一千万人。战争的胜负,双方的总司令部在起着决定作用。从这西北战场已经明显看出来了,双方交战不过半年,原来强的一方不仅变弱,而是即将支持不住,原来弱的一方却已经在开始反攻。这其中虽有许多奥妙,但最主要的因素是总司令部的指挥!连那几名被俘的旅长,甚至包括胡长官在内,在醒过味儿来以后,怕也不会否认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