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三点,中央纵队由山顶的白龙庙出发,顺着大山西侧的小路下山。
走不远,便听到白龙庙以东的枪声激烈地响起来。这是警卫团的一个连队在那里与敌人接了火。因为山势陡峭,直上直下,上面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好似响在人们的头顶。
另外三个连队已经到前面开路了。这是周恩来和任弼时安排的。夜里,已经探出了一条路——下山以后,过葭芦河向北。
不是河水暴涨过不去吗?这样的山洪来得猛也去得快,头天早晨根本无法渡,过了一个昼夜,便可过得去了。不过仍然不那么好过,中流仍有脖根深,刚刚能露出嘴巴或鼻孔,且流速很急,几乎站立不住。空身一个人渡过去还没问题,那些电台、机器、物资怎么办呢?而且时间紧急,在决定了渡河以后,山下的敌人已经开始行动。在敌人赶到以前,这大队人马与物资必须要全部过得去,能不能办得到呢?
决定了架浮桥。只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能把浮桥架起来,人与物资都从桥上过去,那不仅快,也安全得多。关键是架桥的时间。警卫团的王参谋刚刚从山下河边返回来,是他提出架浮桥的。周恩来问他:"能保证架起来吗?"
"能。"
"如何架法,设想好了?"
"想好了。"
"需要多长时间?"
"大约一个小时。"
"那就马上行动吧!"周恩来说出这句话时,看见任弼时向他点了点头。
王参谋带领三个连队头前出发了。提前也不过一个小时。然而,在大队人马下得山来,来到河边时,谁也没想到,一座浮桥已经架好了。王参谋走上前来对毛、周、任说:"请首长过桥吧!"
"你是不是把鲁班请来了?"毛泽东一时高兴,说出了句逗笑的话。
"桥架得不好,不过可以过得去,我们试过了。"王参谋说。
"鲁班是一夜架座桥,你们是一个小时,要赛过鲁班了!"周恩来有意在表扬他们。
毛泽东向桥头走了几步,又停下来。眼睁睁瞅着突然架在河中的这座大桥,好像有点吃惊,一下愣住了似的,站下来不动了。
这是一座怎样的大桥?怕是开天辟地以来,还不曾有人看见过的……拦河一根大绳,绳头拴在河两岸的巨石上。十个战士一组,胳臂挽着胳臂,变做一个桥墩,稳稳踏在河中。中流踏不稳的,就依靠大绳的帮助。战士和老乡背来的门板,就搭在"桥墩"的肩膀上。桥墩连桥墩,门板搭门板,数百上千的门板接连在一起,便变成了一座大桥!
毛 泽东看了看,心里有些激动,但什么话都没说。他可能是不忍心踩上去。所以仍然站着不动。王参谋只好又说了一句:"请主席过桥!"
"让我们的战士先过吧!"毛泽东说着倒往开闪了闪路。
请李德胜(毛泽东化名)先过!”河中的“桥墩”发出了呼号声。接着又是一声:"请胡必成同志、史林同志,(周恩来与任弼时化名)一起先过!"
周恩来走上前来,向河中的战士招了招手,表示感谢。返回头来,对毛泽东说:"主席,情况紧急,不容再等。我们还是先过吧。不然战士是不会过的。”
毛泽东转过身来,看看后面的战士和机关工作人员。这后面排得整齐的行列,也发出了呼声。这声音不尖不高,沉沉的,但有一种力量,还有发自内心的,对领袖的感激和爱戴:"请李德胜同志先过!胡必成、史林同志先过!"
毛泽东向后挥了挥手,又看了看身边的周恩来和任弼时,说了声:"那我们先过吧!"
一个警卫班走在头里。一是要做保卫工作,但在此刻,更重要的是试一试,这座由人做桥桩搭起来的浮桥,稳不稳当,好不好过。
毛泽东要抬脚迈上去的时候,周恩来却对他说:"请稍等片刻。"
警卫班平安走到了另一边的桥头,并向对岸招了招手,从招手的形态,表示的意思是:"大桥牢固稳当得很,请首长马上过吧!"
几位领袖过去了,作战参谋人员、机要人员以及随身携带的机器东西等,运过去了,还有其他工作人员及警卫战士,都过去了!
走过桥的人,嘴里都没说什么,心里却都在想着:我们这些战士有多大的力量?他们站在激流中,洪水冲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竟然纹丝不动,这数百上千的人马,踩在他们的肩头,稳稳当当真如钢筋铁骨一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