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里打通宵,白日里再"打通昼",昼夜连着转起来,人就吃不消。一天可以,两天凑合,一连几个月的酷热天,怎样度得过去呢?秘书、大夫和警卫人员,都注意到了主席越来越疲倦的神色。大家都有些着急和不安,可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
总司令的住房虽然较好些,却同样暴晒在阳光中,为了安全,又只有前面留窗,屋子里的温度也差不了多少。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的住房一个样,一样的大小,一样的矮,一样的没有树荫!西柏坡这么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为什么村子里边不多种些大树呢?是不是让鬼子放火烧村的时候,把屋旁的树一起烧死了?
不过别人都可以勉强过得去,只要不是通宵会(总不能天天开),就可以在夜间体息。只有毛泽东是个"死心眼",他改不了自己的老习惯。夜里凉快了、安静了,他必须要工作,睡也睡不着。这是他说的。假如没有这许多大事需要他考虑,怕他也会睡得着的。
能不能找个凉快的树阴,到野外去休息呢?警卫人员们已经在自动寻找。柏树坡最近,但大老远的一棵,枝叶也不茂密,树阴小不凉快。苇塘边的柳树林呢?这里倒是有水有树阴,但苇子长得特别茂盛,像挡在那里的一堵厚厚的高墙,只有热气,没有凉风。
终于找到了一个凉快的地方。这是一道僻静的山沟,一条小河的岸边,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中还有一个清澈的池塘。顺着沟谷,吹来一阵阵凉风,哗啦啦飘动的树叶,像按动起的琴键,伴奏着小河的流水与鸟雀的叫声。
几个警卫员都到这里看过了,地方很好,就是离得远些,差不多有十七八里。不过道路很平坦,开车去只需十几分钟。可主席并没有说要到外面去找凉爽地方,不管怎么热,一直在他那所小房里坚持,实在睡不着就坐在那把藤椅上,摇起芭蕉扇,办他那总也办不完的事。
这一天热得有些特别,村南稻田里干活的人们,把衣服都脱光跳到水渠里泡一会儿,爬上来干一会儿。有猫着腰薅草的,有扛着锨灌水的,那腿上和胳臂上的疙瘩肉,反射着强烈的阳光,真像一尊尊生动的裸体塑像。幸亏这里还没有女人下地的习惯,男人们就这样随便。
那间小坯屋,还不到十点钟就变成了"烤箱"了。毛泽东由里面走出来,院里却只有一棵一手粗的小梨树,叶子挡不住阳光,而且空气也是热的。几个警卫员正要劝他到那个山沟的树林中,他却把警卫排长喊来了。
"长林,附近有个凉快一点的地方吗?"
"有!"长林回答得干巴利落。
"在哪里?"
"东北方向,十多里,有河、有塘、有树林,凉快得很!"
"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几个作了一番调查。"
"为的什么?"
"为了给主席找个休息的地方。"
"你们几个小鬼也知道动脑筋了!"
"我们是向主席学习。首长们动脑筋是调兵遣将组织战役,我们只不过想请主席换个休息的地方。"
"那我就服从你们一次调遣,到你们作过调查的地方看看怎么样。"
于是,阎长林等一齐动手,将主席办公桌上的文件、资料与图书,装进一个帆布包里,提了一把暖壶,还带了一把木框架缀帆布的躺椅,驱车来到山沟水边的树林。
一阵凉风徐徐吹来,杨树的叶儿轻轻地摇动着。
"好!果真是个好地方!"主席显得很高兴。
长林他们把躺椅放在池塘边的柳阴下,主席躺上去,感到格外的舒畅,像是久未得到的享受了。此刻,党中央的主席、中国命运的决策人,能得到这么一个去处休息,却好似住进了世界上最美妙的地方,竞自感到心满意足,舒舒服服地进入了梦乡。
睡吧,让他在这大地做床,蓝天做被,有山有水,有花有木的无与伦比的"豪华宾馆"里,美美地睡上一觉吧!他的疲劳战打得也太久了,刚刚告一段落的、一个个通宵达旦的书记处会议,说明已经完成了大决战的帷幄运筹,紧张过了,接着的应是松弛,甜甜地、香香地睡上一觉吧!
可是,睡了没有多大一会儿他便醒了。两个警卫员躲在旁边,悄悄的,一动不动。想他翻个身就要接着睡下去,没想他却坐起来,到清澈的池塘边擦把脸,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沓文件,一页页精心读起来。
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么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他却又不休息了。总不能说这里也是热得睡不着吧?可见他在那个小坯屋里睡觉少,并不单单是因为热……长林给他倒杯白开水端过来,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