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军装,非常可爱。雷烨就说:“你是田华,我是雷华(当时人们都叫他雷华),我们两个华合个影吧。”沙飞举起相机留下了这难忘的瞬间,这不光是田华第一次照相,也是雷烨最后的遗容,3个月后,雷烨便牺牲了。
雷烨本名项俊文,乳名金土,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后项村人,1914年8月生。1938年5月,时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的项俊文,带着典卖家中房屋的100块大洋,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帮助下,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兄妹5人中,他排行老大,父母过世得早,他以小学教员微薄的收入抚养弟弟妹妹。去延安前,他把9岁的弟弟送到杭州贫儿院,12岁的小妹送人做童养媳,15岁的二妹介绍给自己的一位好友草草成婚(大妹已结婚),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到延安后,项俊文改名雷烨,参加抗日军政大学第4期学习。因擅长文学写作和摄影,兼任了各报刊特约记者和通讯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1日,延安抗大举行“四期毕业欢送大会”,毛泽东出席并致训词 。雷烨写的通讯《创造抗战突击队员的斗争——抗大献给抗战一周年的礼物》、《抗大同学毕业上前线》及拍摄的毛主席致训等照片,先后在《新华日报》发表,并配发了毛泽东题词《继续努力以求贯彻——给抗大第四期毕业同学》、《学好本领上前线去》。是时,八路军总政治部从抗大学员中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和写作水平兼优的共产党员,组成前线记者团。雷烨被选录并被任命为第一组(晋察冀区组)组长。11月20日,他带领第一组从延安出发,于12月下旬抵达晋察冀边区,受到聂荣臻司令员接见并合影。
1939年5月,他主动要求随军挺进冀东抗日前线,在极端困难和险恶的环境中,从事新闻采访工作。1941年起先后任冀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组织科长。他拍摄了很多珍贵战地照片,还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诗歌、通讯和报告文学。冀东军民选举他为晋察冀边区参议会参议员。
1943年初,为《晋察冀»报》出版事宜,雷烨住在了画报社所在地平山县孟家庄区曹家庄村。他密切联系群众,在采访、拍照、写作之余,教儿童团员唱革命歌曲、识字,帮助村妇救会工作,并为她们刻制“孟家庄区曹家庄村妇女抗日救国会”图章一枚,指导青抗先训练,和根据地人民结下鱼水深情。
1943年1月15日—22日,出席了在阜平县温塘村召开的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会前,他和沙飞去一个小山村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给大家照相,和儿童演剧队小演员田华相遇,当时田华只有12岁,戴着棉帽子,身穿棉大衣,胖胖的圆脸,面带笑容,非常可爱。沙飞就给雷烨和田华照了张合影。至今,田华老师还保留着这张极为珍贵的照片。高主任将这张照片让项俊文的亲戚、同学和战友等20多人辨认,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即雷烨就是项俊文。
1943年4月19日,在日寇疯狂扫荡时,雷烨为了掩护乡亲们转移,耽误了自己的转移时间,与敌遭遇后,展开激战,击毙敌寇10余人,在生死关头,他毫不犹豫地让警卫员突围,他一人掩护。两个警卫员突出重围后,他孤身奋战,后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此时他从容不迫地将心爱的照相机、自来水笔和望远镜等砸毁,用最后一粒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雷烨牺牲后,人们从他身上•出了一本相册,相册上浸满了鲜血,这个相册后来被一个名叫赵烈的摄影记者收藏了起来,一直带在身边,他还在扉页上写了一段话悼念雷烨。
“在这个相册上有你和暴敌遭遇决然自杀时,所留下的血迹斑斑。每当我•开它,看到那已经变成紫黑色的血迹,你那年轻智慧的脸颊,沉毅和蔼的神色,一一浮现在我眼前。我抚摩着你那已经消失了温暖和热气的血迹,我拿你这遗物作为对你永不磨灭的回忆——1943年,赵烈。”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雷烨牺牲后仅仅4个月,赵烈也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