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结业后,周恩来参加赴美国留学的考试,由于入学考试的成绩不够理想而未能实现。之后,他考入具有反封建传统的天津南开中学就读,又在日本度过了两年时间。在那里,他第一次阅读了卡尔•马克思的著作。1919年,周恩来回到中国,进入南开大学学习。然而,政治鼓动工作对他来说,比学习科目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他由于在组织学生罢课和游行示威方面起了作用,被监禁了四个月。
1920年,周恩来从监狱中被释放出来时,已经二十二岁了。之后,他赴欧洲继续求学,访问过英国、德国,但大部分时间是在法国度过的。作为一个罢工组织者,他的大名远扬,激进的中国留学生也很欢迎他。他虽然参加课堂学习,但政治鼓动工作仍占用他的大量精力。不久,他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助学金。1924年,周恩来回到中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那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他被任命为黄浦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当时的校长正是年轻的军官蒋介石。周恩来给蒋介石以深刻的印象,被留作国民党军队的政委,并派他和几位军官前往上海组织起义,以便武装占领上海。
1927年,对共产党日益增长的力量感到恐惧的蒋介石占领了上海,立即调转枪口,向他部队中的共产党人开火。周恩来幸免于难。在蒋介石军队迫使周的残部进行长征之前,周恩来曾组织过几次不成功的城市暴动来反对国民党。在六千英里的长征途中,他成为毛泽东可以信赖的助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和共产党组成了抗日统一战线,周恩来代表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联络。后来,他又作为共产党的首席代表,与国民党进行旨在结束内战的谈判。l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之后,周恩来任总理、外交部长,有时兼任这两个职务,其时间超过了四分之一世纪。
我1972年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无以伦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通过多次长时间的正式会谈和非正式交谈,我终于了解了他,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恩来”译成英文是“恩惠降临”之意。这个名字很能概括他的风度和气质。他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在个人交往和政治关系中,他都忠实地遵循着中国人古老的信条:绝不“伤人情面”。
周恩来的外貌给人的印象是:仪态亲切,非常直率,镇定自若而又十分热情。双方正式会谈时,他显得机智而谨慎。他穿着一套做工精细的灰色中山服,上衣口袋上方别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小徽章,端坐在谈判桌对面,身子稍向前倾,双臂放在桌子上;有时,他双手交叉置于胸前,右臂显得有些瘦弱——这是长征途中一次受伤留下的永久性的纪念。他已是七十三岁的人了,但他那向后梳的头发仅仅略呈灰白,而且有一点弯曲;黝黑的肤色则差不多与地中海人相似,和其他的中国人不大一样。
在正式的会议上,他轮廓清晰的面部的表情始终比较严峻;在听我讲话时,头总是侧向一边,同时两眼紧盯着我。亨利•基辛格曾经把周恩来比作眼镜蛇:静静地蜷伏着,保持着出击的姿势,以便伺机猛扑过去。曾经用来描述查尔斯•帕纳尔这位十九世纪的爱尔兰伟大爱国者的警句,完全可以用到周恩来身上:他是重冰覆盖下的一座火山。
周恩来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和日语。所以在他听完翻译前,就已经知道我所说的意思了,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他偶尔还纠正翻译的译文,使之能够更精确地表达他的思想及各种差别细微的词义。他讲话时不用提纲,并且很少带他的助手参加讨论。他讲话很有逻辑,完全使人信服。为了加强话语的份量,他有时还降低声音,或点头以示强调。
|